曹髦深吸了一口氣。
他自然是明白這些道理的。
毌丘儉身邊監督他的人很多,劉路根本見不到毌丘儉。
況且,毌丘儉忠於烈祖皇帝,而曹髦的地位,類似於被董卓所擁立的劉協,毌丘儉還未必承認他這個皇帝。
就算曹髦傻乎乎的派人請求聯盟,毌丘儉也根本不會在意。
可是,曹髦卻不能放棄這個唯一的忠良。
他開口說道:“楊公啊,勿要忘了我當初的吩咐。”
就在這個時候,王肅等人從遠處行駛而來。
對比第一次,如今的他們毫無氣勢。
曹髦在他們之中找了找,卻沒有找到司馬炎。
當王肅再次手持天子節仗,走下馬車的時候,眾人趕忙行大禮。
面對天子節仗,就連司馬師都得行大禮。
華表再次宣讀了太后的詔令。
還是老一套的流程。
這次,王肅換了說辭。
“當初文皇帝三辭三讓,向天下人彰顯了他高尚的品德,今日我們第三次前來請求陛下登基,可見陛下實有文皇帝之風,足以供奉廟宇!”
“這是天下之幸也!”
“請陛下與臣返回洛陽!”
王肅的話很好聽,可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逼迫。
高尚的文皇帝都只是謙讓了三次,你還想要超過他不成?難道你覺得自己的品德比你的大父還要高嗎??
這依舊是高舉孝的大旗,對曹髦進行正確輸出。
“我年幼而無治國之才,當如何供奉廟宇,治理天下呢?”
曹髦詢問道。
王肅回答道:“廟堂內諸多賢才,這些人都是烈祖皇帝所留下的重臣,陛下今年幼,可有朝中諸公給您以肱股之輔,鎮守四方的將帥給您以有力的扶持。”
“您憑仗先祖先父的這些有德之臣,定可以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達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眾人屏息凝神,就等著曹髦開口說那一聲好。
而就在眾人盯著曹髦的時候,曹髦卻長嘆了一聲。
“難道齊王還在的時候,國內就沒有這些賢臣了嗎?”
王肅大驚。
眾人譁然。
連郭建都驚呆了,不知所措。
曹髦卻再次說道:“按著過去的慣例,皇帝犯了錯,卻要大臣來承擔,這是何等的荒謬呢?”
“我聽聞,輔佐齊王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都是因為得到了張緝的授意,方才要行謀反之事!”
“張緝乃是齊王的岳丈,他找這些賢臣來密謀,賢臣誤以為是齊王的囑咐,誤以為王事而死,這不是很令人同情嗎?”
“夏侯玄,李豐等人,都是天下聞名的賢士君子!”
“整個天下計程車人都知道他們的德行,他們會是無端謀反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