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全市應該有五六十萬人,另外還有州里其他縣,有的是人,就怕沒工作做。”宋相說道。
“你們說,現在城裡發展這麼快,我們搞一塊地皮建房子怎麼樣?”楊明國說道,“以後進城有個落腳的地方,不用著急趕回來。另外,娃兒們進城讀書,哪怕住校,週末回不來也可以去住住,整一頓好吃的。”
“我看可行。”楊明友看了看自己弟弟,說道,“先建了放在那裡,要是現在不建,以後不但難找到好地方,價格也會猛增。”
“我沒意見。”李遠山說道。
建房子又不會虧本,而且也有用處,大家都沒意見,透過。
接下來又討論了酒樓和投資公司的事,明年的大體計劃就出來了。至於傢俱廠,計劃一直都沒什麼大的改變,順嘴提一下就行。
會議結束,李遠山一邊往外走一邊問道:“大家吃了飯打算整啷?”
楊明國順嘴說道:“有錢沒錢,街心花園!”
“今天還進城?”宋誠驚訝地問道。
“開個玩笑,這是藥廠的員工經現在常說的一句話。”楊明國笑道。
宋瑜笑道:“他們工資不低,怕是街心花園最受歡迎的一群人吧?”
“是啊!每次去回來都是大包小包的。”楊明國回答道。
寨方和說道:“消費,才能拉動經濟增長嘛。”
楊明才不完全同意寨方和的話,說道:“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消費呢?只是消費得理智,別什麼都買。”
“你們兩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宋相說道,“一個是Zheng府工作,抓的是大方向,考慮的是以經濟經濟增長為主,忽略了個人總會有面臨經濟困難的時候。一個是從個人出發,考慮的是以本就不多的收入如何把日子過得更好。都一樣要消費,只是對個人來說,我覺得明才哥說得對,理智消費更重要。”
“工資高,如果不計劃著存錢,花起來就會大手大腳的。”楊明學也說道,“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哦。別在公司工作了五六年,連個結婚的聘禮都拿不出來,全都拿去吃喝,買一堆沒用的東西。怎麼著,也要把聘禮錢攢夠才行嘛。結了婚,兩個人繼續攢錢,買一個房子,這樣一個溫暖的小家庭就真正建立起來了。”
“嗯!這種不理智的消費,不是他們該享受的。”李遠山說道,“賺了多少就能花掉多少,這樣的觀念得糾正。一個打工的,充什麼富豪啊!”
“我們不能不管不問,別他們在公司幹了一輩子,連個房子都買不起。當然,公司不是保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如果兩次教育也不改的,讓他回去通知家人來給他領工資。”楊明才說道,“如果這樣還糾正不了他,那就只有開除了!到外面去吃過苦,才會知道攢錢的重要性!”
“到時候就是這樣。”李遠山笑著唱起流行曲,“我曾經問過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哈哈哈……”
“看來,我有點脫離現實了。”笑過之後,寨方和說道,“工作抓的是大方向,又因為自己沒有面臨經濟困難,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忽略了站在ren民的角度看問題。”
“以前課本上就說,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不是俏皮話說的'省成財主,餓成枯癆',而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楊明東說道,“舉個例子,兩人同時進廠,一個領了工資就買好衣裳。另一個存起來,幾年之後買了房子,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而買好衣裳的那個,除了一屋子衣裳,其他什麼都沒有。工資一樣多,消費也一樣多,但是生活卻是大不相同。”
“是啊!越是經濟發展得好的時候,越要提倡節儉。”李遠山說道,“不然經濟發展得再好,GDP再高,市面再繁榮,百姓依然還是窮人。”月光族這個詞,李遠山可是聽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