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山書院裡,議論紛紛。
陳懷義成為書院裡最焦點的話題。
不止學生,連夫子們也議論個不停。
畢竟,陳懷義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學生,哪怕只能教授其中一兩門學科,也有可能青史留名。
陳懷義這個名字,太響亮。
不說其他,就今天這兩篇文章,便足以讓陳懷義名垂青史,成為世界裡再也繞不開的名人。
何況陳懷義還有那麼多好詩好詞。
也就陳懷義出名時間太短,短時間內爆發式創作這麼多詩詞文章,世人還沒反應過來。
若是有半年時間醞釀發酵,只目前這些詩詞文章便能使陳懷義成為全天下最著名的青年才俊,沒有之一。
但陳懷義毫不在意。
跟著師父在超然樓轉了一圈,上上下下看了一遍。
挺好。
但也僅此而已。
超然樓裡的武學,他一本都不能學。
因為這裡只對青石山書院的學生與夫子開放,這裡的武學更只有青石山書院的學生和夫子學習研究。
便是柳隨風這個掌院,也不好光明正大地走後門。
而且,按照柳隨風的說法:“徒弟啊,武學終究是武學,是文氣運用之術,翰林之下用處頗多,在翰林之上,還是自己領悟的神通好用。”
陳懷義點頭。
神通確實厲害。
但高明的武學也不差。
反正在我看來,不管是神通還是武學,都是利用文氣進行攻防。
正如燒開水。
不管是蒸汽機,還是燃氣輪機,又或者電機甚至核動力,在我穿越之前,都是燒開水。
這武學和神通也一樣。
只是神通對文氣的利用效率更高,而且更像法系,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儒道形象。
武學則相反,對文氣利用效率較低,攻防風格也更偏江湖人士,多為近身搏殺。
有高低之分嗎?
陳懷義仔細想想,否認這種說法。
只能說,各有優劣。
我可不會被所謂的神通迷了心竅。
有條件,為什麼不兩手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