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的是完成度看起來還挺高的,並沒有停留在表面或者口頭上,而真的是從這些方面說明中國封建社會的某些特點,正是這些特點導致明朝的滅亡!
“不過這應該只是一部分內容吧,似乎只討論萬曆皇帝一個人有點薄弱,要是能聯絡到其餘人身上就更好了。”
楊軒琮頗為遺憾的說著,他真的喜歡上了這別有一番風味的《萬曆十五年》。
這並不是史書的寫法,也不是學術性著作,雖然後面的引用部分看起來參考資料很多,可這算是在專業與非專業之間找到了平衡!
像他這樣的專業人士不會覺得裡面的東西是胡說八道,因為都是有史可尋的。
而普通讀者的話也不會覺得裡面的文字太過於高深莫測或者枯燥乏味,在講訴人物的時候,用一個個小故事來說明性格跟隱藏深意,相當適合大眾閱讀。
“後面要是還能寫出同樣質量的內容來,恐怕都能直接成書了!”
楊軒琮對《萬曆十五年》的期待非常非常高。
正當他還想再讀一遍這內容的時候,敲門聲突然響了起來。
“老楊,都下班時間了,你怎麼還在這裡?”一個蒼老的聲音在門外說道。
楊軒琮將老花眼鏡取下來,他大笑道:“王牧你都還在,我怎麼敢下班呢,快進來坐。”
這時候一個頭發稀疏的老年人擰開把手走了進來,直接就坐在了楊軒琮對面。
王牧跟楊軒琮同事了快三十年,退休之後又都被返聘回來,現在他教的同樣也是中國古代史這門課程。
“喲,你也在看這些論文啊?”王牧故作驚奇的詢問道,“這些小傢伙的學術水平還真是越來越低。”
楊軒琮贊同的說道:“還真是這樣,我們讀書那會兒對古代歷史掌握得要多很多,現在他們查資料什麼方便了那麼多,結果寫出來的東西還真是一言難盡。”
王牧滿是溝壑的臉上浮現出一個笑容來,“我已經把兩個班的論文打分出來了,現在讓助教小周在幫我登成績呢。老夥計,你的進度看起來差了不少嘛。”
“我這邊也快了。不過老王我給你說,我這班上有個孩子可了不得,你看看這篇文章,很有大家風範。”
“喔?什麼文章,給我看看!”
王牧從衣兜裡面把眼鏡找出來,伸手將列印好的文章從桌上拿了起來,他定睛一看,直接笑了起來。
“老楊,這萬曆十五年有什麼好寫的?我可沒有老糊塗,張居正是在萬曆十年死的,死後不過五年時間,明朝可是風平浪靜得很!”
楊軒琮也不說破,掛著淺淺的笑意,說道:“這可是張楚那小子寫的,後面的內容會讓你驚訝的。”
顯然王牧也聽說過張楚的名字,他的好奇心的確被勾了起來,“就是你們班那個暢銷書作家啊,他那本《少年派》還真是不錯,好像寫歷史就差了點味道吧。”
“可別先發表評論,不然你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