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有些不信邪,歷史這東西是需要大量沉澱跟積累的,並不是跟那些幻想一樣有創意就足夠。
它相當考驗一個人的知識底蘊跟文學素養,現在王牧對燕京大學很多教授寫的歷史研究資料都看不上眼,更何況是一個學生寫的!
面對楊軒琮的提醒,他並沒有放在心中,只以為是在故意抬高這名學生。
帶著種種好奇,王牧把目光放在了《萬曆十五年》身上。
明代的歷史因為其撲朔迷離、跌宕起伏而被歷史學家所關注,有關明代的史著可謂是多如繁星。
可眼前的作品卻看起來相當另類,與其說是學術專業文章,倒不如說是歷史,看起來相當有趣,跟死板的史書並不一樣!
可是這趣味性並沒有沖淡其中的史學價值,儘管裡面的內容跟人們固有的觀點產生了激烈的衝突,但看起來很有道理。
比如在文章中,疏於朝政的萬曆皇帝竟然是如此放棄勵精圖治的,獨特的敘事方式、奇特的歷史解釋,讓王牧這名歷史學專家都大開眼界!
“好!怪不得你這老傢伙藏著掖著不說,張楚他竟然能寫出這種文章來。果然咱們學術界需要一點新鮮血液的刺激,這些年輕人的腦袋就是靈活!”
王牧拍著大腿猛誇起來,渾然忘記自己之前是多不看好這部作品。
楊軒琮一把將王牧手中的紙張搶過來,他笑著說道:“雖然這部分關於萬曆皇帝的講解有些瑣碎,但這種從細微末節入手,而又擺脫具體歷史事件的束縛,這孩子的前程不可限量啊。”
“還怕我把這東西搶了不成?老楊,你可越活越回去。”王牧故作不滿的說道,他這一遍只是初步略讀而已,正打算好好再仔細瞧瞧。
“明說了,我就是怕你搶走。”
王牧挑了挑眉,語氣忍不住提高道:“嘿我說,這論文趕緊影印一份給我吧,今晚要是不重新再看一邊,恐怕我是睡不著的。”
楊軒琮這才放鬆下來,“等會兒我就給你影印。現在來說說他的文章吧,你覺得怎麼樣?”
這才是說正事兒的時候,王牧沉吟片刻,誇讚道:“我覺得以張楚的年紀,能寫出這種有深度、有獨特見解的作品已經相當令人驚豔了,恐怕我們的研究員們都不一定能寫出這個水平的東西來。”
“不知道是不是受他作家身份的影響,這原本應該是學術作品,結果愣是被弄成這種像一樣的歷史作品來。可我覺得這個形式竟然還不錯,有點看頭,而且也會讓不怎麼精通曆史的人看得下去!”
兩名老教授湊在一起認真交談起來,直接把一個學生的作品當成了學術著作在討論。
不知不覺中,竟然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王牧跟楊軒琮都有點意猶未盡。
“這是根好苗子,希望別長歪了。”
……
楊軒琮興奮的回到家裡面,簡單吃了點晚餐之後就把自己關到了書房中,他開始就張楚那文章後面的引用內容檢視起來。
看看在明朝的歷史當中,是否真的出現過作品裡面的故事,這真實性必須要有保證。
兩排書架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上面各種各樣的書籍排列有序,楊軒琮找到所有明朝歷史著作後,就認真翻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