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張隊長講完案情,看著門上沉重的鐵鎖和封條,林雷的眉頭越皺越緊。
這封條是胡蘭縣公安局封的,若是想開啟門進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是壓根兒也不可能的事情。
林雷只是一名前來協助排查的小警察而已,級別顯然太低,不可能拆掉封條。
要拆掉封條進入現場,肯定要走“組織流程”,還要上頭同意才行,這些流程非常繁瑣,而且林雷也沒有任何理由讓上頭拆掉封條。
這方面的事情不必贅述,只要情商不太低的人自然都懂,林雷很確定自己不是龍傲天,也不屑於去做什麼龍傲天。
那麼進入現場目前看來是不可能了,案子又該從何入手呢?
林雷下意識地去摸口袋,卻發現沒有口香糖,只有香菸盒,於是掏出了兩支紅梅煙,遞給張隊長一支,自己點燃一支,開始思索起來。
這個案子與以往的案件都不同,破案難度極大。
簡單地說,這是一起開放式的案件——現實裡的大案要案,九成以上都是開放式案件。
也就是說,嫌疑人是誰,根本就沒有範圍。
但與限定嫌疑人範圍的案件不同,開放式的案件一旦鎖定了嫌疑人,那麼案件幾乎就告破了。
吃瓜群眾習慣偵探電視劇裡ABCD四個嫌疑人四選一,其實那種案件在現實裡極少出現。
譬如現在這起胡蘭大俠案,只要排查出某個嫌疑人有嫌疑,那麼他是不是兇手,一查即知。
原因很簡單,警方掌握了兇手的指紋。
就算沒有掌握指紋,因為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所以兇手只要進入警方視線,他就一定逃不掉。
連環殺人案作案那麼多起,單從作案時間上排查,兇手就無從抵賴。
而且這種案子只要警方搜查嫌疑人住所,往往都會找到相關證據。
一言以蔽之,不怕兇手抵賴,就怕沒有人進入警方視線。
然而想要從茫茫人海中排查出嫌疑人,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歷史上胡蘭大俠案三十多年都沒有偵破,就是因為沒有任何一人真正進入過警方的視線——或者說,進入警方視線的人,全都透過指紋排除了。
林雷很清楚,自己並不需要像之前的公寓殺人案那樣,詳細推理出案件的所有真相——自己要做的事,只是將高島或者伊東這樣的嫌疑人,帶進公安局,僅此而已。剩下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
開放式案件,難度就在這裡。
胡蘭縣有好幾萬中年男性,即使全部採集指紋,那也沒用——誰能保證兇手一定就是本地人呢?
正如BAI銀連環殺人案一樣,警方當年幾乎將BAI銀所有男性DNA和指紋全部採集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因為兇手根本就不是BAI銀人……
在連環殺人案中,首案,往往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因為首案是兇手走上不歸路的開始,他選擇了這條不歸路,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以常理推測,若是沒有足夠的動機,任何一個清白的人,都不會隨隨便便殺人——殺人償命,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後果。
兇手為什麼要選擇李警官家下手呢?
而且一出手,就是滅門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