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雷走到裡間,發現裡間擺著六個書架,除了安裝有房門這面牆沒有書架之外,另外的三面牆擺放著三個書架。
裡屋的書比較雜,以報紙期刊為主。
在裡面,林雷一眼就看見了九十年代版本的《讀者》、《知音》、《青年文摘》。
當然還有其他雜誌,以林雷的年紀那當然是不認識的。
最裡面的那個架子上,放著一些大部頭的書籍,以工具書為主。
林雷掃視了一眼裡屋之後,又回到了外間。
卷宗顯示,這家店的老闆姓盧,店面也是以出租書籍雜誌為主,並不賣書。
林雷盯著老盧看了半晌之後,忽然開口了:“老盧,案發那天,店裡生意怎麼樣?”
老盧想也不想,搖頭說道:“不怎麼樣。那天實在太冷了,巷子里人流量很少。”
林雷微微點頭,繼續問道:“生意有多冷清呢?”
林雷問的話剛落地,一旁的陸芸心裡很清楚,這句話很關鍵。
老盧琢磨了一下,回答道:“我的租書店有一幫老顧客,他們下班以後常來租書看。我說生意不怎樣,是跟平時相比,平時我這裡都坐滿了人。那天生意不太好,但是店裡基本上也還是隨時有客人的。”
林雷冷不丁地又問了一句:“老盧,你是幾點關門的?”
老盧顯然已經記熟了臺詞,他已經無數次被警察詢問過了:“十點。租書店主要的顧客都是下班以後才有,我的店關門很晚。上班時間沒什麼人,下班時間人才會多一些。”
林雷微微頷首,轉頭給李小安遞了一個眼色。
李小安會意,將膝上型電腦拿上前來,找到了老盧租書店的詢問筆錄。
詢問筆錄顯示,老盧說的一點都沒錯。而且有目擊者證實,老盧確實是十點以後才關門的。
“你有沒有聽見巷子裡有什麼響動?”陸芸有些不死心,追問了一句。
老盧搖搖頭:“沒有。我平時自己也有看書的習慣,那天我也在店裡看書打發時間。”
其實陸芸問的話先前的警察都詢問過一百遍了,只是陸芸擔心以前遺漏了什麼,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遺漏。
林雷略一思索,很快便離開了租書店。
從大門出來之後,陸芸有些緊張地看著林雷:“林雷,怎麼樣?”
林雷微微一笑,依然搖頭:“不怎麼樣。”
陸芸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眼睛看向了前方。
前面不遠處,就是平倉巷與漢口路的交界路口了……
這時,陸芸忽然看見了一根電線杆。
不對,電線杆當然不是重點,重點是電線杆旁邊的人。
電線杆旁坐在一個老年人,他身旁擺放著一個爆米花爐子。
由於先前有電線杆的遮擋,所以林雷和陸芸在箱子外面匆匆一瞥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這裡有人。
林雷走到老者的跟前,打量起他的小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