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皇曆二百八十二年天統月末。
衛伊城內肅殺氣氛日益濃重。
原本在皇甫珪建議下打算和邊境一萬守軍裡應外合、直接攻破衛伊城防衛城牆,結果誰能想到聖皇教會竟是隱藏了讓包括此地城主在內都不知曉的強大力量。
數以萬計的瘋狂信徒組成絲毫不亞於毀滅教程度的死士軍隊,像從地縫裡爬出的螞蟻般在城裡各個角落冒出。
哪怕有衛兵和提前進入城市準備合擊的軍人阻止,大部分要麼被群毆致死、要麼被那些狂熱信徒拖到不為人知的角落進行洗腦改造。
令人髮指的程度,完全不亞於當年全世界公敵毀滅教。
然而這種事在短短一年不到時間,竟是在崛起的聖皇教會這兒出現。
當聽說伊阿烏爾宣戰、即將帶著數萬精銳軍隊來攻擊,宣稱打算從聖皇教會手中奪回衛伊城的訊息時,總教庭上下冷笑不已。
現在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之時,待到卡偌凱門帝國的軍隊過來支援,內憂外患的貝格烈帝國怎麼可能擋得住教會和卡偌凱門聯合進攻?
要知道不僅中部聯盟自己還保有的數十萬軍隊,就是教會送過去充當先登死士的貧民、農戶等也有不下五萬。
這段時間被起義軍折磨地死去活來,他貝格烈還有多少底氣能擋住這洶湧而來的攻勢?
要論軍事層面力量,總教庭內眾知曉如今形勢的神職人員,當然不會忌憚伊阿烏爾發來的戰爭宣言。
更可笑的是聽說前線與教會斷絕關係的帝國軍隊並沒獲得起義軍的原諒。
因為很多時候屠殺那些百姓和起義軍的人,皆是嚴格執行命令一絲不苟完成任務的帝國軍人。
反倒是主動掀起殺戮的教會人手沒過多參加,最多就在前面起了個頭。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教會、帝國和起義軍三方,在大陸東南部主戰場混戰。
聽說皇室壓力大到不得不動用正規軍以外的備用力量,甚至鼓勵當地政府調動百姓一起參與對教會的戰役。
不過現在各地百姓先是被聖皇教會洗腦式思想和強行抓人帶走小半、再是起義軍出現後偷偷離開又少了很多。
加上有很大部分人不願去參加戰爭,各地能徵召到志願軍數量極為有限,就算當炊事班人手都不夠。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大業可成。
只要卡偌凱門帝國能遵守承諾和聖皇教會站在同一條戰線······
想到此事,許多主教皆心照不宜地在暗地裡討論。
他們不知道上次圖爾維見面教皇和卡偌凱門大帝究竟達成了什麼協議,能讓教皇如此相信卡偌凱門帝國會堅定站在己方。
按照這種局勢,雖然中部帝國完成大一統可能要花費比較大代價,可絕對是很值得的。
聖皇教會算上護教和被洗腦教徒的軍隊人數,其實還沒合作者準備的力量龐大。
等到貝格烈帝國境內三大勢力混戰血拼到最後,依卡偌凱門大帝那狡猾的構想,大機率會反過來把教會的人手也一起剿滅。
畢竟在得知教會對教徒的所作所為後,護教只能像當年毀滅教那樣強行抓來普通人洗腦,達到補員的目的。
說起來,這麼做確實極有希望在未來不久代替貝格烈帝國,成為永生之皇在世上唯一代行者。
運用這種方式登上統治者之位,後世還會有多少人支援這種教會、心甘情願來接受“洗腦”?
針對這個疑問,教皇給出的解釋合理卻牽強:“既然我們的先輩能透過控制書籍、知識來把永生之皇和大魔法師的地位拉得那麼大,那麼今後完全能按照這個規則把當今世上發生的所有負面影響全部抹除。只有勝者有開口解釋的機會,說不定幾百年後人們唾罵的會是貝格烈帝國洗腦軍士來對抗偉大的永生之皇哦?”
願意接受教皇提案的神職人員皆得以留在總教庭擔任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