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混沌原力演化天道規則及世間萬物,又劃分了神人冥三大界,三大界中包含眾多小千世界,及後面所衍生出的仙界,都受到天道規則的約束。
人界位於三界中間地帶,除人居住其間,還有眾多的妖與魔也雜居其中。
混沌原力為平衡陰陽讓三界往復迴圈,生生不息,在陰間冥界演化出生死簿和六道輪迴來掌控陽世間的生死及萬物的輪迴,除非得證道果,飛昇仙界,其餘皆受生死簿和六道輪迴的約束。
上古時期,神界三大道教為爭奪人界的掌控權,在神人冥三界掀起激戰,神、仙、人、鬼、妖、魔六大種族參與其中。
曠日持久地爭戰,打得日月無光,天地崩壞,人界作為主戰場,死傷無數,萬物凋零;神界作為戰爭的發起者,也遭受重創,實力大損。
倒是陰間得了便宜,擠滿了爭戰中死去在等待六道輪迴轉世投胎的鬼魂。
冥界之主地府閻王,見神人兩界實力大損,自己這一界倒是鬼魂越打越多,只要自己停止六道輪迴,用生死簿掌控的這些鬼魂而召喚起的鬼族大軍比神人兩界數倍還多,就起了異心,不再參與神界三大道教的戰爭,而是想自己組建一支大軍,橫掃神人兩界,自己做三界之主。
神界三大教雖然實力超群,但三大教在戰爭中實力受損,蟻多還咬死象,被陰間冥界的幽冥大軍打得節節敗退,人界更是不堪一擊,被壓在一隅,岌岌可危。
陰間不乏有識之士,心知三界乃相輔相成,互相依存,若陰間冥界一統三界,六道崩壞,這三界都將一同毀滅,歸於虛無;於是紛紛規勸閻王,與神人兩界罷兵休戰,重開六道輪迴,還三界平靜。
神人兩界節節敗退,三界唾手可得,待三界歸於一統,自己再抹去原來的天道,自己制定天道規則,重開六道輪迴,成為三界之主,神皇,這可是混沌開天以來,還沒有人能做到的事。
被興奮衝昏了頭閻王哪聽得進這些規勸之言,並將這些有識之士視為異已,將他們打入十八層地獄日夜折磨。
閻王還是小瞧了這天道,天道乃混沌原力演化而生,先有天道而後有的生死簿和六道輪迴。
天道有靈智,但從不親自幹預三界之事。干預三界,破壞了三界平衡,就是天道也會慢慢的消亡,於是只用混沌原力所化的規則約束三界。
但現在閻王欲用生死簿掌控的鬼界大軍征服三界,到那時六道崩壞,自己也將與三界一同毀滅,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於是天道冒險用混沌原力,解開了生死簿對那些反對閻王的有識之士的控制;這些有識之士脫離了生死簿的控制,以殷破天為首,建立了忘死城,以忘死城為根據地,聚集那些不願服從閻王意志的鬼魂與閻王對抗。
天道利用混沌原力控制生死簿,誰強就壓制誰,在閻王和殷破天兩方之間搞平衡,在冥界相持,誰也不能戰勝對方;閻王搞不定自己的大後方,就騰不出手來對付神人兩界。
此時,宇宙西方一名為極樂淨土的小千世界,見三界大戰,神人兩界凋零,欲趁機崛起,取代三大道教在神界的地位。
雖三大道教實力受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不是極樂淨土輕易能征服的,於是極樂淨土從冥界入手,欲複製閻王的方法,先一統冥界,再借助冥界的萬億鬼兵橫掃神人兩界。
冥界本就打成了一鍋沸油,極樂淨土的強者跨界而來欲征服冥界,無疑是給這一鍋沸油添了一把火。
天道雖能控制生死簿,卻不能阻止極樂淨土的入侵,也不願阻止極樂淨土的入侵。
閻王和殷破天相持不下,勿輪誰輸誰贏始終都會成為三界的心腹大患,還不如讓這些淨土強者也加入戰爭,攪混這一鍋沸水,自己也可以等待時機,恢復實力,重定規則。
安內必先攘外, 冥界的戰爭始終是家務事,現在極樂淨土把手伸到了冥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閻王和殷破天都有了危機感,決定先拋開嫌隙,統一戰線,先把外來者們給趕出去。
神人兩界也意識到三界相輔相成,硬將三界歸一,只會造成三界的毀滅,極樂淨土趁勢而來,不是勸戰止戈,而是想借機取代神教的地位,更不能讓他們如願以償。於是紛紛罷戰休兵,休養生息,重整軍隊準備應戰。
前有閻王和殷破天率領的冥界大軍拼死抵抗,後有神人兩界的偷襲騷擾,極樂淨土以為三界衰弱,有機可趁,現在背腹受敵,進退失據。
天道見五方勢力在冥界相持,知道此乃好機會,就趁機勸說五方罷戰,重定規則。
極樂淨土大軍被困冥界,又擔心被神人兩界攻擊極樂淨土小千世界,率先同意。
神人兩界損失慘重,早就不願意再打下去了,也紛紛附合。
冥界見三方勢力都同意停戰,再打下去吃虧的是自己,也同意停戰。
在五方勢力首腦的見證下,天道重新修改了部分規則。
神、仙、冥三界實力太強,不得輕易進入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