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圖錄一一在他腦海中浮現,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抓住了一閃即逝的靈覺。
九天戰神下凡征戰的往事如動畫般在他腦海中構建、完善,戰神殿的來源去終盡數推演。
超頻狀態的大腦飛速運轉,神念不自覺在巨殿內徜徉開來。
這方世界的終極真理,生命和宇宙的奧秘,“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總綱奧義被他一一參悟。
以此相比,理解《戰神圖錄》的四十九副浮雕圖講述的“吸天地萬物精華為自身,達至陰陽互易,元氣無邊無際”的武道至理簡直太輕鬆。
此番他終於明悟,原大唐世界亦有上界,與其他一般神話相似,上界分為九重天,一重一界。
戰神乃九重天之主,類似於九天上帝或天帝,而仙門就是開啟上界的通道。
可惜現在大唐世界武道式微,遠不如上古時代,更別提遠古,少有人能達破碎虛空的境界。
而這戰神殿果真如他推測一般,是上界天帝戰神征戰九天的寢宮所在。
殿外的魔龍,也是戰神坐下那如龍非龍的巨獸子嗣,至於為什麼連自己的住所及魔龍都不要了。
雖沒明說,但邵偉傑也有一些推測。
要麼就是戰神下界打仗的時候,天界出現變故來不及收回,要麼就是戰神直接身受重傷,只得趕回天界治療,沒有餘力再收回戰神殿。
或者更甚,天界其實已經與大唐世界決斷,就如同小說中常見的情節天人永隔一般。
邵偉傑覺得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戰神乃全盛時期,就憑他那通天修為肯定可輕易收回戰殿。
上界的天地元氣濃度肯定是大唐世界不能比的,恢復緩慢很正常的,打架久了元氣恢復不過來也很正常。
悟通這些後,邵偉傑開始將目標投向如何收服戰神殿。
如果能成功帶走戰神殿,就相當於有了第一件空間裝備,這可是玄幻主角的標配。
沒個空間裝備行走在諸天世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此時的邵偉傑已經明悟四十九座浮雕圖,但依然沒找到能夠控制戰神殿的精要坐在,這就證明浮雕與戰神殿本質沒有聯絡。
細數整座巨殿,其特異之處除浮雕外還剩兩個,一個是殿前巨臂上的“十字”篆書,另外一個便是離地四十丈許的殿頂。
那裡鑲嵌著一塊直徑兩丈的圓形物體,物體周圍罩著一塊二十丈得大圓。
殿心仿若烈日散發出青黃的光線,以光源為中心的四周刻滿漫天星斗,光源傳至星斗四散開來,使整個巨殿都沐浴在這萬道青光底下。
上為天、下為地,烈日、星宿,廣闊巨殿、無邊大地。
巨殿覆蓋於無限周天星辰之下,儼然形成一幅小型的天地宇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