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撤退之時,一切慌亂,前魏遺族入莽百年,更是根深蒂固、根系繁多,提前知曉了訊息,緊急出逃。
他們衝破北莽一層層圍殺,返回領地,直接帶領所有部眾、屬民向著西域奔逃。
卻被隨後追來的北莽高手,以及聞訊而動的大周諸軍圍追堵截,一層層分刮。
數百萬屬民幾乎大半都被大周諸軍截獲。
景皇為徹底瓦解北莽六部及前魏遺族,激發軍伍士氣,更是下令,除圍困北莽王庭的中軍主力外,東路大軍、周羅聯軍以及中路兩部大軍的側翼兵馬,可以自由行動,攻佔北莽各部。
雖然嚴令禁止諸軍自行處置,但莽原蒼茫浩大,屬民數千萬之眾,戰火之下,覆滅多少,誰也無法統計。
統領各軍的將軍們,難免有些小心思。
就算未來被景皇發現,也不會對他們如何苛責,至多罰些俸祿、訓斥幾句罷了。
北莽被平,景皇還要依靠各軍橫掃西域,建立真正的不世帝業!
水至清則無魚,身為帝皇自然深諳其中真意。
而北莽諸部之中,又以前魏遺族最令諸軍將領眼熱。
莽族落後,棲息在中部、東部的六大王族及中小部落,並沒有多少油水。
牛羊馬匹也難以悄無聲息的透過北境長城關隘運走轉移。
但前魏遺族卻是不同,他們的先祖曾師從中古神匠,得師門全部傳承,最擅器物鍛造。
入莽後又把持了北莽近乎八九成的貿易路線,百年積累難以想象,更何況還有自身的傳承以及一族底蘊。
甚至有傳聞,雲州鼎器也在他們手中!
因此大周諸軍對前魏遺族的追擊最為兇猛,雖然也截獲了大半的前魏遺族屬民,但收穫卻並不豐厚。
怎奈他們在後追擊,卻被安莽城堵在前面,乾淨利索的將數萬前魏遺族核心族人一網打盡。
速度之快、手段之兇猛迅捷,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當大周諸軍奔襲數千裡,匆匆趕到時,所有的前魏遺族核心族人,早已消失的乾乾淨淨了。
望著不遠處屹立蒼涼莽原的雄城,以及地面上留下的足跡、車印,是誰出手搶奪,一目瞭然。
但大周北伐,鎮軍候居功甚偉,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很多背後底蘊淺薄的將領躊躇許久,最終選擇率軍離開。
卻也有人不甘,前魏遺族百年積累、千年傳承,豈能就這麼輕易的自手中滑過!
一家勢力不好去找軍候討要分割,但幾家、十幾家呢?
更何況,還有那一位插手!
“要我說,鎮軍候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聚集起這樣的勢力與精銳兵馬,只有一個可能!”
一個面白蓄鬚的中年文士手持摺扇,刷的一下抖開扇子,遮住半邊臉,低聲道:“眾所周知,古涼州毗鄰莽州,而涼州三省可是一直在四皇子的手中,他執掌三省軍政這麼多年,必然擁有自己的一些積累!”
說罷,眼睛不經意的瞟向坐在最上首的一人,笑道:“您說呢,榮九爺?”
“哼,四皇子這些年主政三省,的確有功,但他用人不善、視察軍情不實,導致西北戰況潰敗,聖上奪去他的軍職、權柄,合情合理,他理應心平氣和的接受!”
被稱作榮九爺的老者冷笑道:“身為皇子,最應該知道聖上忌諱什麼,我相信四皇子絕不會胡來,暗中支援鎮軍候建立勢力,這與把持軍隊、建立叛軍何異,這可是涉及反叛的大事!”
榮士淵抬起眸子,淡淡的掃過在座諸人,慢悠悠道:“我相信四皇子殿下絕對不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不過凡事也都有例外,我等既然食君祿,就要為時刻為聖上操心,小心探查一切,一旦有所收穫,當立即稟明聖上定奪!”
“榮九爺說的不錯,觀聖上的五位嫡子,除大皇子在宮中輔助聖上處理一些細小政務外,唯有二皇子與四皇子軍功最為卓著!”
“沒錯,二皇子在南海統御二十餘萬水軍,鎮守一方海域,保我大周南方沿岸諸省百姓安寧,功勳卓著,最令聖上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