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那個電影中,曾經有這樣一個橋段,**運動中,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騙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裡。
郭騙子那一句:“老許,要老婆不要?”
成了整個電影中最出彩的一句臺詞,引發了無數的熱議,大家調侃的同時,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羨慕。
但是實際上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雖然少見,可是放在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之中,那種事還真的不算是什麼大事。
古代有媒婆說親,哪家姑娘到了該出閣的年紀,自然會有媒婆隔山差五的找上門來,或是問問,或者在家中大人說了幾句話之後,得到了什麼大訊息,然後就開始張羅了起來。
不過現在這個媒婆的職業已經被很多的婚介,或者是一些七大姑八大姨所取代,而徐國棟所在的村子裡面,一些姑婆嬸子,那些吃完飯沒有什麼事情,在村口老樹下圍坐著,然後一邊忙活著手裡的活計,一邊扯閒篇。
那個年頭也不像是現在這樣,有個手機,完全不擔心無聊,就算是再往前推幾年,那也有電視機,刻個瓜子,看看電視也算是一種悠閒的享受。
不過放在徐國棟那個年代,這些事明顯不可能,村子裡面剛剛通了電,有了電話,這已經算是打破了以往的生活狀態,根本想象不到這樣的日子竟然會出現在這個小村子。
至於電視機,那根本就是連想都不敢想,日子雖然在慢慢變好,可是電視機是個稀罕物件,變好是有一個過程的,就算是盛世,也不會說是一步到位。
那個年代,在小村子裡面,還是一個不怎麼富庶的地方,家長裡短的那些柴米油鹽,就成了最大的談資。
張家婆子家裡又鬧了么蛾子,大兒子將張婆子送到了小兒子的家裡,小兒子一番指天罵地的訴說這他大哥是怎麼的不孝順,然後在眾人的注視下,還是將老張婆子接到了家裡,一天三頓飯的管著。
不過寂靜無人的時候,鄰居卻聽到了小夫妻倆的爭吵。
李家的小娃娃打家雀,石頭子扔到了村長的腦瓜子上,可憐這村長歲數不小了,出門腦袋上還頂了一個大包,那樣子活脫脫就像是話本之中出現的壽星公。
李家的娃子被他娘扯著,愣是來到了村長的家裡,堵在村長的門口,拿著掃帚好一頓的打,村長攔都沒攔住,說什麼要給村長一個交代。
可憐村長那頭上的包還沒消,阻攔的時候,又被這李家媳婦一掃帚打在了腦門那個包上,好傢伙,眾人不是沒有見到過大包,但是一個大包之上,再冒出來一個的,還真的不多見。
村長都已經一天沒有出門了,按照往常的時候,此時村長應該是從這村口的老樹下走過,撇一眼這幫婆娘,唸叨一句婦人家的長舌頭都帶著彎的。
一種婆娘笑的聲音很大,男人們都下地幹活了,小娃娃也都被派出去該割草的割草,願意去採蘑菇的採蘑菇,剩下的幾個不願意出去幹活的,也都被指使到一邊,愛玩什麼玩什麼。
她們倒也不擔心這談話被別人聽到,就算是聽到了,那又能怎麼樣?
村長那個當事人都沒有說什麼,誰還有能力去管別人的嘴巴?
那個給了村長一掃帚的李家媳婦也在這裡,說道當時的情況,小媳婦尷尬的滿臉通紅,那是一種想笑,又不太敢笑的狀態。
沒辦法,村長家的婆姨也在這,別人能夠笑的敞亮,但是李家媳婦作為肇事者,這要是笑出來了,那不得將這位村長家的老嬸子給得罪個通透?
那位老嬸子,可是個敞亮的人,說道村長頭上的那個包,那是左比劃,右畫圈的,說著的時候渾然沒有半點心疼的樣子,不過這也就是表現出來的,她啊,過了起初的那個心疼的勁,後來看到村長那可是樂的比誰都開心。
當然,要是她回到家,關上門,還是得該心疼心疼,該罵人罵人,關上了門,指著房頂罵一罵李家的小媳婦不知分寸,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眾人笑鬧了一陣,村長的事情稍微樂一樂,笑一笑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