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忽視過程的料賬,就體現不出我在“掌心黑洞”一文中提到的那件事:比如10萬泰後珠碗在HT後入庫,一週之後發現包裝袋是裝過鹼性物質的,嚴重生鏽。於是相關單位同意之後,又退庫重新振動,等於是同一大批料,在相同的兩個工序中多了輪一進一出。1999年做週報表和月報表的時候,這期間的這一品號130036就顯示出多出了十萬也多入了十萬的量。但在只看結存量的表單中,只算合同餘量的資料中,根本就看不出來。
過程的重要,只從物管的料賬中,所反應的還只是區域性,到了資財部那種全域性性的料賬中,更加重要。
【料賬合一就是為了得出損益】看重過程,才能得出真實的損益。
公司那麼龐大的賬務團隊,算來算去,算獲利,還不就是在算損益?
為了算損益,我們卻在長期地用調賬的方式來矇蔽損益,這是多麼矛盾的做法。
現行的料賬合一思想,就是恐懼料賬之間的差異,總是想方設法去擺平。
我們絞盡腦汁,費心費力,所做的那麼多事情,就是透過調賬的方式,以假亂真,用虛假的數量來掩蓋真實的損益,也就是把真實的損益,推進調賬的大坑裡,用空賬掩蓋起來。
料賬合一的最大敵人,就是各種各樣的調賬。
大盤點是最大的調賬。
大盤點的調賬,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猶如大赦天下的恩典,絕對不能輕易動用。一家皇朝都要等到新皇登基才能動用一次,一般的公司是一年一次,多的也才兩次而已,我司卻高達5次在上,兩年相加過十次!
大盤點,是恩賜,還是助長邪氣!
所以沉舟總是說,大盤點越多,料賬差異就越大,原因就在這裡:大盤點令積存量在強扭之下與實物接近,但調賬大批大量大額,令本期出庫和本期入庫,與本期產出的過程對比都不真實。
【幹不透的料賬外衣】還有,凌駕在一切之上的所謂成本重計,不經過一點點料的實體,直接讓賬目跑來跑去,跑過之後,就以被攪和過的亂賬為準,這有多莫名,有多大負面影響,誰還在把關?
不多說了,越多說越亂頭緒。
總說起起來,料賬合一,是賬面上的執行,與物料實際流動面上的比照是否是一致的,這是兩個面之間的對比,只有像一個在鏡子前,一個在鏡子裡,一動一靜都完全一致,才是我理解的料賬合一。
而只看存量的做法,就是隻對比了一個點,點與面相差有多大,我們對料賬合一理解的偏差就有多大。
總結一句吧:
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本來乾爽的料賬外衣,浸透了調賬的水分來穿在身上當工作服用,所以那麼累!所以總是不對!
越真實越簡單,越真實越好做,把假的水分都擠幹,不管用什麼單別,儘量別調賬,把料賬的差異暴露出來,清清爽爽,還損益的本來面目,大家都好做,才是沉舟認識到的料賬合一。
【後語】別太顧慮限度內的料賬差異對生管採購有多大的負面影響,他們都是照單操作的,除非提出書面資料,他們是不會主動跟據賬面存量來備料的。
讓差異真實地彰顯出來,做成損益表,再定期地尋求正規的解決之道,雖然還是會調賬,但賬是緊貼物料走的,性質已經不同了,而且額度是可以用百分比限制的,不會那麼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