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一旦全面鋪開小學教育,現有的讀書人根本不夠全國小學瓜分的,更不用說能教數學、物理的高階人才了。
對於張韜來說,現在擴編的政府系統雖然缺人,但也沒到運轉不下去的地步,只是改革的速度受到了影響,所以他巴不得那些考中秀才的人先去當個教師。而姜田對專業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如果不是國子監與海軍研究院的人都有大用,否則他早就去這兩個地方拽人了。
不過太子駕到,讓他有了一個拉大旗做虎皮的機會,他的想法是讓張環和自己演個雙簧,做出一個禮賢下士、四民平等的新朝新氣象。
“這……”聽完了這個計劃之後,吳遠猶豫了一下:“這莫不是本朝的立木賞金?”
“沒錯!”姜田毫不避諱自己的意圖,“只是這個計劃能否成功,全看環兒的演技如何,以及是否真心認可此計了。”
說罷姜田看向張環,因為要考慮保密,所以田虛海並不知道姜田和同學們正揹著自己開小會,如果他知道了姜田的計劃,守舊的文官勢力那邊還真有可能從中作梗。
張環並沒有過多的猶豫,馬上就同意了姜田的安排。他從小雖然很少和張韜在一起生活,但是張皇帝向他灌輸的可都是後世的平等精神,所以別人擔心他是否能發自真心的執行計劃的問題,反倒是最不用考慮的。而且他對姜田的計劃表現得十分興奮,從一個青春期男孩的角度來看,一直待在深宮裡不能出門才是最痛苦的。
至於這位姜先生怎麼利用自己的身份,他對此到不是很在意,在他眼中反正自打認識了姜田,整個生活都變得很不一樣了,他很期待是不是還能變得更有趣。
對於姜田來說,招不怕舊,只要能管用就行,當他將這個臨時起意的計劃和盤托出,並且讓眾人幫著一起參詳的時候,究竟能發展成什麼樣,他自己心裡也沒底。反倒是計劃之外的人敏銳的意識到了事情的關鍵。
來為這幾個人上茶的孟大丫,偶然間聽見了姜田的打算之後,就在留意其他人的表情,果然看到了自己預想中的畫面。按說商談這種事情的時候她應該回避,可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吳遠和宋懿,以及正在興頭上的姜田,她只能在心裡嘆了口氣。
吳遠看孟大丫沒有離開,本想借機轉移話題,好提醒一下正有些忘乎所以的師徒二人。可當他發現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女人,正在仔細聆聽的時候,便本能的警覺了起來。
聽了一會的孟大丫,終於等到那倆人說的口渴,端起茶碗喝水的空當插嘴說到:“自京中一別,可是許久沒有見到太子殿下了,說出去都沒人信,誰能想到堂堂當朝太子,竟如此的平易近人,能和市井小民相談甚歡,不知道的怕還以為是故意做出來演給別人看的呢。”
別看孟大丫樂呵呵的說了這麼幾句恭維話,說完便告退離開了,但聽了她的話之後,在座的幾個人卻笑不出來了,姜田當然知道這個聰明的表姐在提醒自己。而吳遠他們卻已經對這個未來的師母刮目相看。
過了好一會,姜田回過神看著自己的學生們,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計劃太理想化了,完全忽略了這個時代的現實情況,以至於作秀的成分太明顯。
“看來我的計劃還要再調整一下……”姜田想了想說到:“反正還有時間,你們先按原計劃忙去吧,我再想想該怎麼辦。”
接下來的時間裡,太子殿下依舊按照原有的安排參觀天津的皇莊,作為未來的皇帝,去自己的私田裡轉悠一圈也是應該的,而且為了向太子灌輸耕讀傳家的重要性,田虛海就必須陪同前往。
雖然田同學自己也知道傳統的耕讀模式已經走到了極限,並且因為姜田初步講了點政治經濟學的內容,他很清楚傳統治理模式的存在原因是生產力的限制,一旦有了更高階的生產力,現有的生產關係自然就走到了盡頭。
而姜田和張韜一直在做的就是發展新的生產技術,擺脫現有生產關係的束縛,最終建立新的制度。聽起來有點繞嘴,說白了就是砸碎萬惡的舊社會,建立一個美好的新社會……
作為少數聽過政治課的人,田虛海深知這個趨勢是必然的、不可逆的,你只能順應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可是他自己看的明白是沒有用的,在他從小長大的這個圈子裡,在他所處的這個階級裡,沒人願意聽他的解釋。
所以他決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與自己的封建家庭劃清界限?不可能,至少現在的他還能從這個家庭中獲得許多助力,並且作為少有的“通曉”新學的年輕一輩,他也是很受重用的。
於是田虛海就這樣夾在新學改革派與傳統守舊派之間,做一個自以為聰明的左右逢源的中間派,卻不知這等於在兩邊都無法獲得絕對的信任。如果不是太子的伴讀之中,只有他這一個清流良家子,恐怕現在就已經被擱置一邊了。
張環雖然醉心於科學,但本身心智還未成熟,且張韜和姜田有意不讓他表露出政治傾向,這其實是對他的保護,也是在圖窮匕見之前維持表面穩定的必要手段,讓保守派有種還有希望影響未來皇帝的錯覺。
因為公務繁忙,視察皇莊的時候姜田並沒有跟著一起去,這就給保守派留下了操作的空間。於是當張環站在田壟邊,親切的詢問勞作的農民是否能吃飽穿暖的時候,除了聽到對皇恩浩蕩的歌功頌德之外,還聽到了這幾個老農名對未來的各種擔憂。
“啟稟殿下……”一個長相很典型的老農向張環行禮:“要說草民這輩子就屬這兩年過上了好日子,雖說依舊是佃戶,但給皇家當佃戶就是不一樣,這兩年不僅以前的捐派沒有了,就連丁稅都不用繳了!手中也有些餘糧了,聽說本地的父母還要讓所有的孩子們都去上學,這可是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啊!”
這幾句話也算不上是奉承,畢竟大夥都看在眼裡,最明顯的是這些農民臉色紅潤了一些,顯然是能吃飽飯的。跟隨視察的皇莊管事也是滿面紅光的,心說這老頭果然會說話。
“可……可是……”就在大夥以為就此作罷的時候,又聽老人嘀咕起來:“這孩子都上學了,家裡的活計就沒人幹了。等小子們都長大了之後,要是皇莊裡沒地可分了,他們還是隻能分老兒我租的地,到時候就算打的糧食再多也不夠吃的。”
“老……老丈不必杞人憂天,一切自有朝廷和陛下做主。”皇莊的管事明顯是把老東西、老不死的之類的詞給嚥了下去,當著太子的面只能說的文明一點。
可老頭的擔憂也不是多餘的,畢竟千百年來這種事情一直在輪轉。皇莊不可能無限制的吸納人口,早晚會出現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這裡還是天津,皇莊的土地有一大部分是當年衛所裡的軍田,明朝的軍屯制度最後變成了什麼樣,大夥心裡都清楚。
張環得到了自己父皇和老師的雙重叮囑,千萬不能隨意的解釋政策或許願,以免落下口實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也只能說一些萬金油的回答。
“這位老丈且放寬心,朝廷定然不會對此置之不理,等本宮回京之後,定會稟報父皇,定下一個萬全之策。”
見太子對自己和顏悅色的,老人的膽子也大了一點,除了連連歌頌太子仁德之外,緊跟著說出了最關鍵的一句:“當今朝廷不是前明那般昏庸,定能為我等小民指條明路,如今政通人和每年交了公糧,換了租用農具的錢,還能有點盈餘,許過上幾年,老兒我也能在皇莊之外接上幾畝薄田,給兒孫留點家當!”
這看上去很美好的願景,一下子讓陪同的吳遠警覺了起來,皇莊的佃戶究竟是皇家的私奴還是自由之身,這一直沒有個明確的說法,很明顯有人要用這一點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