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他們這才明白,原來姜田不是懷疑冀王要屯兵造反,而是將其解讀成了替老部下博取軍功,倆人在心裡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只要不牽扯進皇家的內部矛盾就好,想想也對,冀王怎麼會當著自己的面說這麼敏感的事情。
他倆剛一放鬆,卻又聽姜田繼續說到:“其實陛下早就料到會有人眼饞軍功,誰要是打這個主意,可就打錯了算盤!”
這倆人一聽又是一個激靈,怎麼今天刺激神經的事就這麼多,看來這軍@改的水比政@改的還深,饒是這倆人見多識廣,此刻後背也是直冒冷汗。
姜田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們的表情,看了看時辰說:“這一天都陪著冀王視察了,一點正事都沒做,你們就流下來吃個晚飯吧。”
劉寶鎧連忙拒絕:“我回家還沒去看望奶奶呢,今天就不打擾先生了,省得老太太唸叨。”
吳遠一聽也趕緊順坡下驢:“家母也叮囑我說,一定要替她拜望一下老太君,我也和你同去。”
眼看著這倆人都走了,姜田只覺得好笑,心想這就嚇到了?還以為這倆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這個世界上要論對純火器部隊的瞭解,金鑾殿上的張韜是第一,第二名不是哪個軍隊的將領,而是負責軍工生產的姜田。
一支軍隊的裝備越是先進,就越是依賴後勤保障,沒有彈藥的新軍,連普通的步兵都不如,那些萬里挑一的新軍將領們,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什麼封狼居胥啊!北邊已經沒有太重要的敵人讓他們打了,最多在夏天來次武裝大遊行。
可是那些在背後耍心眼的恐怕就要有麻煩了,就算他張乾真的要囤積軍火、拉攏舊部、意圖謀反,可新軍與舊軍隊的最大不同就是兵不為將私有,到時候看你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無論是姜田還是吳遠,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沙場征戰了這麼多年的張乾,豈能是個政治白痴?他一回京就跑到皇宮裡向親哥哥告了一狀,做出一副神情激憤的樣子,控訴姜田不僅貪圖錢財,還不懂裝懂的亂送物資,擺足了一個不懂裝懂瞎指揮的王爺做派。聽得張韜是哭笑不得,只能誇獎了自己弟弟兩句,算是知道了此事。
至於用寶貴的無煙@火@藥做筆桿這件事,張韜其實也有些肉疼,可一想到現有的產能,也無法對戰爭起到太大的作用。只能先由著姜田去折騰了,畢竟民用品換來的錢,最後還是要反哺軍工生產。
東西生產出來了,一定要賣的出去才能換來錢,而蘸水筆和傳統的毛筆使用起來完全的不同,怎麼能讓社會接受新的產品呢?
除了外貿之外,姜田選擇的突破口就是在新式教育中引入新的書寫習慣,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所以才被張乾惦記著,只是普及的時間會很長,另一個辦法就是迎合市場,做一些大眾能馬上接受的產品。
介於傳統毛筆與蘸水筆之間的產品姜田也生產出來了,得益於後世文具產業的高度發達,不用冥思苦想就試製了一款鋼筆式的毛筆,此筆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了儲墨系統。
眾所周知和後世的鋼筆一樣,塑膠和橡膠是大規模生產的前提條件。塑膠還好說,實在不行還可以用木材和黃銅代替部分塑膠件,但是橡膠是真的沒有替代品。
做為穿越皇帝,張韜早就開始佈局橡膠的移植,可因為時間的關係,加上最適合種植橡膠的領土在開發程度不高的海南,光是成規模的種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目前是指望不上了。
所以姜田的筆是沒有墨囊的,為了保證儲墨,他採用了後世玩彩墨的人經常用的一種方法——筆桿儲墨!
好在賽璐珞的可塑性很不錯,輔以油脂密封之後達到了實用要求,可是他又發現了一個令人很尷尬的現實,這種設計加墨麻煩不說,現階段造價還高的離譜,用料繁多的後果就是製造同樣困難。
可以說除了少數有錢人會買來玩玩之外,根本不具有普及的價值,反倒是搭配傳統毛筆和蘸水筆的玻璃墨水瓶,才是當前使用環境中的萬金油。
這就是姜田只展示了蘸水筆的原因,超出時代太多不利於普及的東西,只能是少數人的奢侈品,少量生產賺點傻子的錢就行了,比如他給張韜造了一支筆桿錯金描龍的鋼筆,因為加工水平的原因,字跡粗細在一毫米左右,放在後世只能算是特殊用途的藝術筆頭,可就這都讓皇帝陛下高興的不行。
安排好工廠現有的生產計劃之後,訂購的教具和教材也有了著落,姜田終於能將培養人才的計劃付諸實施了,於是原先的官學門前告示牌上,張貼出了最新的佈告。
許多原本就關心考試訊息的人,第一時間就將官學開設兩個考前輔導班的訊息散播了出去,這兩個班一個是為童生們準備的鄉試考前突擊班,另一個則是為秀才們準備的國考考前強化班。
佈告上關於這兩個培訓班的名字雖然沒有這麼搞笑,但基本的意思大家還是明白的,並且原本在農曆八月的秋闈之後再過一個月就進行國考,時間比較緊迫,這就意味著剛剛考中的秀才們有可能無法參加國考。
不過學生中對此倒是不以為意,他們很多人並不在乎所謂的公務員考試,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寒窗苦讀這麼多年,最後卻跑到衙門裡當個小吏,那還不如死了的好。
姜田對這個想法是很清楚的,培訓班也許會來很多人,但考試時很有可能會冷場,他對此倒不是很擔心,這些人無非是還惦記著上京參加會試,想著一朝金榜題名能直接做官。
於是衙門口有貼出了一張告示,這回不是別的內容,而是公示出了明年開始執行的公務員待遇及升遷標準。
這張告示一出,可就讓許多寒門學子心中長了草,不為別的,就衝著每年遞增的工齡工資和各種福利補貼,就已經夠讓人眼紅的了,更別提搞事的最後還補充了一句,新官職可異地升遷。也就是說,在這裡透過新體系爬上來的官員,是國家承認的正式編制,將來可以到別的地方當官!
這其實和現有的科舉體系中,舉人透過補缺當個佐貳官熬資歷往上升是一樣的,只是誰也沒想到在改革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姜田就敢把這話說出來。
一時間各種走訪串聯在私底下好不熱鬧,無論是秀才還是舉人,都在談論這件事的可能性,如果當真如此,那就說明朝廷裡對姜田改革的支援不可謂不大,如果是假的,吏部不認這樣升上來的官員,那一輩子就只能待在本地做個小吏了。
其實北京城裡也為這事炒成了一鍋粥,很多人彈劾姜田假傳聖旨,把還沒影的事編造出來給自己造勢,有人罵那就自然有人維護,發現了自家孩子進入體制內的可能性,改革派與貴族達成一致力挺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