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說的沒錯,我的確是個文盲;實在是太后知後覺了……”
“還有,浮生六問總共是六十四類答案,如果一類答案算是一種‘道心卦名’的話,那麼同一卦中必然會有大量重複之人;但葉潮音告訴我的卻是每個棋盤空格只會有一個人。”
“這每一個卦名的‘代表’是如何選擇出來的呢?看和我的關係遠近嗎?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也不全對……”
徐振雲手持竹簡,但是完全沒有開啟,而是思緒發散,想要將“道心棋盤”的秘密吃透。
“這傢伙在發什麼呆?是不是我剛才轉變太快,引起了他的懷疑?嗯,以後在親熱的同時,需要偶爾表現出一點點尷尬,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減弱,這樣才天衣無縫……”
精神之中,忽然傳來了向天問“小金人”的聲音。
徐振雲餘光一掃,發現向天問手中的竹簡已經化成了書冊,看起來正在“埋頭苦讀”。
如果沒有“心聲”提示,徐振雲絕對看不出來這傢伙在研究自己。
向天問原本就是簡單直接的人設,這個“三聲親爺爺”的梗流傳出來,雖令他很沒面子,但是卻在同道中進一步強化了這個人設。
這樣的傢伙“黑化”成心機boy,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幸好我能聽見“心聲”……
關於道心棋盤的研究告一段落,徐振雲拿起“竹簡”,開始研究自己的功法。
隨著自身的“真空力”鼓盪,本人的意識和手上的竹簡構成連線,竹簡忽然從一片變成兩片,三片,緩緩延伸開來,成為一卷“竹簡書冊”。
在第二紀元、第三紀元,實際上已經有“玉簡”的存在。
修道人只需要將玉簡往自己額頭上一貼,就能自然汲取其中內容。
事實上,就算是當今時代,出世宗門之中,用“神識玉簡”儲存功法神通典籍,也依舊是主流。
但是入世修行卻講究“具體”二字,一應功法,都是以“一簡書”的形式存在。其收斂之後,只有一根竹簡,和玉簡看上去神似;但是其一旦使用,卻是漸次化形,變化成“竹簡書冊”的形態。
隨著讀書的程序,轉動竹冊,卷在裡面的內容自然消失,外面新的竹簡自然浮現。
看似效率不高,但是這種“具象化”,卻真正對“入世”修行一道有潛在的益處。
仔細閱覽第一篇,修行次序,在徐振雲心中明瞭無疑。
四十九天“課程”,分為三個階段。
其中第一個階段在前七天完成,名為“氣灌靈穴”。
如果以前古時代的標準來看,一旦達到各系所修之“法力”積蓄圓滿的程度,就可以選擇破境。但是在當今這個時代,此階段時若是破境,只是最低的“熟練”層次而已。
想要本人修為達到更高的精純度,就需要本身“法力”呈現“滿盈”之勢後進一步提煉,同時滋養神魂與肉身。而神魂與肉身的強化,猶如“宅室”與“溫床”的升級,又在反哺“法力”,為“法力”的精純提煉提供條件。
如是迴圈累加,終於臻至大醇無疵的圓滿妙境。
但是將“法力”修煉到積蓄圓滿,然後直接嘗試滋養神魂、肉身,卻是行不通的。因為不同體系的修行者,強化的側重、次序,都有明顯不同。而直接將“法力”倒灌洗禮提煉神魂肉身,就過於粗糙,甚至弊大於利!
所以,需要開闢“靈穴”!
“靈穴”共有二十四個,有固定的二十四穴命名。
但這“二十四靈穴”卻不是人體三百六十個穴道中固定某二十四個穴道;而是因人而異,在“法力”修煉感應到圓滿之時,當事人自然會心生感應,自己周身諸穴中的某一個穴道,將會升格成“靈穴”。
同一個名稱的靈穴,或許在甲是為其檀中穴,在乙是為其湧泉穴。
這個“靈穴”,就是一人聯絡“法力”和肉身、精神的樞紐所在。
丹田之中積蓄圓滿的法力,湧入“靈穴”之後,其自然會用最恰當的方式,滋養一人之神魂肉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近似當做身體裡的“智慧管家”。
九品升八品,只需要開闢一個“靈穴”。
明瞭道術之後,徐振雲開始行動。
大幹一場的時間到了!
ps:大家一定要追讀呀!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