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城裡出來坐遊船,這裡也是是惟一的碼頭。
這地方,遊船的船民各以居住地為幫,有茅家埠幫、丁家山幫、岳墳幫等,各有地盤。
湧金門屬於郭家湖頭幫。
所以,各處過來的遊船,到了湧金門碼頭,見到郭家湖頭的遊船與遊客談不攏價錢,都不敢輕易上前壓價接客。也就導致此地遊船甚多,加之景色優美,城區擴建,人口激增,在此處形成一大批聯動的娛樂產業。
被人戲稱‘第二秦淮。’
有詩為證;
僧仲殊《訴衷情》
湧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
施樞《湧金門外》
柳絲舞困起炊煙,羅綺相催欲上船。
貴冶亦知春有夜,暖沙還付白鷗眠。
洪元量《醉歌》
湧金門外雨初晴,多少紅船上下趨。龍管風笙無韻甚,卻撾戰鼓下西湖。
朱緒曾《湧金門晚眺》
歸鳥投林去,湖煙一望迷。斷蘆猶曳雪,衰柳未生娣。
夕照黃妃塔,寒波白傅堤。巒雲昏欲墜,畫稿小橋西。
……
這些詩句,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借物喻人。可不論是何種情緒,何種想法,卻是用寥寥幾十言,把湧金門附近的景象,見聞給勾勒得惟妙惟肖。
最是春帳花睡暖,且上豐樂品西子。
豐樂樓,官家酒樓,又稱西子樓。
官家的酒樓,三層廣廈,每一層東西南北一向五間,喚作天間、地間、玄間、黃間、人間。
因是官辦,故此地裝修得尊貴典雅,雕樑畫鳳,十分奢靡。
且又因此的菜系齊全,豐樂酒獨樹一幟,其裡面還擁有各色上乘教坊歌女達到數百名就。裡面大多都是大家閨秀,少則也是小家碧玉,吹拉彈唱,抹花弄玉,詩詞經典,這些女子真是樣樣精通,無所不包,質量上乘。
也正是這吃喝玩樂各色硬體齊全,才讓豐樂樓和太平樓,一舉成為西城數一數二的娛樂扛把子般的存在。
但說到底,你豐樂樓再牛逼,也不過就這麼大點地方,寥寥十來個房間,又能容納多少豪客?
故,附近娛樂產業,在豐樂樓的帶領下迅速開始瓜分市場。
像什麼“風來閣”、“吹花闕”、‘桃花苑’,開始搶佔豐樂樓吃不下的高階市場。像什麼“怡紅院”,“賽明閣”,“繡船坊”則開始接收剩下的中端市場。
至於服務平民的下沉市場,這些閣樓的東家們是看不上的。
故被周圍許多小商人搶佔。
出現如桃花坊、柳條坊、明月坊等小的衚衕。這裡往往有許多底層妓子獨自開的半掩門攬客,好點租間僻靜小院,差點的直接站在陰暗處搔首弄姿,招攬恩客。
卻說張載行他們出了皇宮,隨意打聽後,便租了幾輛馬車,直奔西城湧金門而去。
他們的目的地很明確,直奔西城最大酒樓豐樂樓。
因他們是從臨安皇宮南門出發,且還是乘坐馬車,故從家宅坊間街道穿過是不可能了。只能繞到皇城西門,沿著四條馬車寬的東西縱向大道直奔向西城。
沿途之中,路旁人流交織,各種叫賣聲透過薄薄的車簾傳入馬車之內。
補鍋的,賣吃的,成衣坊,賣酒的,修鞋的,箍桶的,賣傘的,賣飾品的......摻雜其中,給人以耳朵不夠用的感覺。
張載行聽得入神,不由掀開側邊的車簾微微向外探頭望去,打眼就見一個酒幌子印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