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軍整備的時候,白曉文去找了一個人:揚武將軍、宣威侯,張繡!
先說一下張繡的戰績,他曾在宛城打敗曹操,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甚至包括大將典韋——當然是有水分的。
官渡之戰時,袁紹、曹操都派使者來招降張繡。
最後,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之下,再次歸順曹操。曹操為了表示出不計前嫌之意,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不過,張繡還是過得縮手縮腳,極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要是太高調,哪天被曹操想起來:哦,是你小子,當初殺了我的愛將、長子和侄子來著?那就悲劇了。
白曉文平定曹氏之後,將許都很多人才都遷到了鄴都,其中自然就包括張繡。
住在鄴都,新的揚武將軍府邸,張繡更加謹小慎微了。
畢竟他曾經拒絕過袁紹的招攬,叱退了袁紹派來的使者;而且歸降曹操之後,又和曹操結成了兒女親家。為求自保,還是繼續當小透明,降低存在感比較好。
但是,這一招對曹操有用,對白曉文就沒用了。
張繡在《三國演義》之中不明顯,但在三國演義的前身《三國志評話》中,還是頗有亮眼表現的。
一個稱號:北地槍王!又稱“神槍張繡”,就知道他的不凡,傳說度也不低。
對於白曉文而言,這麼大一個領主級武將,就像是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如此鮮明出眾,豈有不注意的道理。
雖說張繡在三國領主級武將的排名倒數,但畢竟仍是領主,而且為人善於採納諫言,從不剛愎自用。只要解決了忠誠度的問題,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揚武將軍府,白曉文突然到訪,張繡趕緊迎接。
白曉文找張繡,是不存在“招攬”的說法的。因為白曉文就代表著朝廷,而張繡又不是閒散之人,乃是朝廷欽封的揚武將軍、宣威侯,本身就應該聽從白曉文的調派。
應該用“起用”這個詞更合適。
值得一提的是,張繡對與白曉文的“起用”,似乎並不奇怪,很痛快地答應了隨軍西征的要求。
白曉文還對著張繡丟出了一個洞察。
結果發現,張繡和夏侯淵一樣,是敏捷為主的領主,擅長的槍法是“百鳥朝凰槍”,屬於越打越快的型別。如果敵人在前面二十回合,沒能戰勝張繡,那麼後面就會越打越吃力。
不過作為三國位面的武將領主,沒有高人一籌的力量是很吃虧的,具體可參見夏侯淵。
而且人家夏侯淵有一手好箭法,是ADC的定位,力量低一些也無可厚非。
難怪張繡在領主中排名倒數,估計一些稀有首領級的猛將,在單打獨鬥時,都有可能戰勝他。
白曉文也沒有太過失望,而是問道:“張將軍見過賈詡沒有?”
……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