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微微一怔,隨後搖頭說道:“我與文和先生,已有一年不見。主公為何問起他來?”(注)
白曉文說道:“我聽說賈詡足智多謀。在剿滅曹操之後,原本想拜為軍師,隨軍參贊軍機,結果卻在亂軍之中失了他的蹤跡。”
張繡說道:“文和先生確實是世間第一流的謀士,算無遺策,思慮縝密,雖蕭何、陳平也有所不及。”
白曉文說道:“聽說賈詡與將軍有舊。若是得了他訊息,請為我致求賢若渴之意。”
張繡連忙點頭答應。
白曉文隨後告知了張繡大軍集結的時間,讓他稍作準備;白曉文便離開了揚武將軍府。
在白曉文走後,從屏風之後轉出來了一箇中年儒士,眉眼細長有神,下頜有三縷長鬚。
張繡起身說道:“果然被先生料中,一旦有戰事,袁熙必然會起用我。剛剛的交談,先生也聽到了?袁熙無加害之意,而且看重先生才學。”
那中年儒士,正是賈詡。
賈詡嘆道:“我當年跟隨李傕,得罪天下,所以每逢新主,不得不慎啊。當初看曹孟德,是一代明主,所以勸將軍從之。誰能想到,曹操居然這麼快就敗亡了。”
張繡道:“以我看來,袁熙也是不輸於曹操的主公,一言一行,頗有明主風範,令人心折神往。”
賈詡道:“這正是讓我大惑不解之處。”
張繡:“為何疑惑?”
賈詡說道:“人這一輩子啊,少年時血氣方剛,得志時難免忘形;袁熙年僅二十就已經權傾天下,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兩般都佔全了。可你看他,有絲毫傲氣外露麼?仍是禮賢下士,求才若渴。如此主公,實在讓人摸不透深淺,不敢輕易追隨。”
張繡說道:“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賈詡默然。
張繡勸道:“若非如此人物,又豈能擊敗曹操?既然袁熙心慕先生之才,你又何必躲躲藏藏呢。”
賈詡說道:“其實袁熙應該已經知道,我躲在你這裡了。”
張繡臉色微變。
賈詡笑道:“將軍不必驚慌,袁熙若是連這點度量都沒有,又怎能收服那麼多曹氏宗族降將?我現在不出,只是因為袁熙一帆風順,並沒有遇到挫折,體現不出我的本事。我必須等到他栽跟頭的時候,再出面建言獻策,方能得到他的重視。”
張繡點頭歎服,心想文化人的心眼就是多。
……
潼關。
西涼軍累次攻打,將關卡城垛拆毀無數,但始終無法攻破關隘。
一方面是潼關本就是天下奇險,是關中地區的東大門,南有秦嶺,東南絕谷,在這個時代,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另一方面,是曹仁本身有守城特殊技,守城戰時,不僅自身的實力有所提升,還能維持士卒士氣值,這一點很重要。
西涼軍無法攻下潼關,馬超心生一計,便讓麾下將士,卸掉衣甲,坐在地上,擺出一副懶散的樣子破口大罵。
關上眾將,都氣憤填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