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劍履上殿”,就是可以穿鞋佩劍,上殿見天子。這同樣是一種優待和殊榮。
不過,享受了煊赫的權勢,白曉文自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比如皇帝百官,徹底看透了白曉文的真面目。
又比如……荀彧主動請辭尚書檯事務。
白曉文只能面見荀彧。
這次見到荀彧,白曉文又嚇了一跳。比起上一次看見,荀彧又瘦了不少,有種形銷骨立的感覺。
“令君,為何清減至此?”白曉文問道。
荀彧答道:“食不甘味,睡不安枕,所以消瘦。”
白曉文沒有繼續往下問,只是嘆道:“你身兼數職,太過辛苦。既然你請辭尚書事,孤便準了;至於光祿卿的朝堂職務,本就是閒職,你也無須再入朝堂。孤升任你為冀州刺史,你專心管理冀州的民政事務即可。”
這裡白曉文自稱“孤”,並沒有逾越。
荀彧確實應該遠離朝堂中樞,專心地方事務。這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荀彧見到白曉文不跟著他的套路說話,便直接道:“詔封主公為燕國公之前,臣下曾經給主公寫信,卻沒有迴音。”
白曉文點頭:“當時忙於班師,已經到了兗州境內,就沒有回書。”
荀彧躬身拜道:“主公為漢臣之後,四世三公,朝廷恩遇之至;更應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應當如此僭越。在下懇請主公,自撤尊號,則漢室幸甚,天下幸甚。”
白曉文咳嗽了一聲:“好的,荀彧,我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荀彧告退之後,白曉文上表,請辭燕國公尊號。
皇帝心中生出了一絲希冀,在朝會之上問道:“燕國公說自己年少德薄,不敢接受尊號,眾卿以為如何?”
新任光祿卿、尚書令董昭,出班奏道:“此乃燕國公謙遜守禮。陛下應再下詔書,不許燕公辭去,以免臣民失望。”
身後眾臣再拜,山呼道:“請陛下下詔,以免臣民失望!”原來董昭早已暗中勾連大部分朝臣,才有這種山呼海應的景象。
皇帝臉上變色,只能再次下詔。這一次,白曉文沒有再辭,直接領受。
荀彧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臥病在床。
董昭前往拜訪荀彧,說道:“聽說令君屢次勸諫主公,不受尊位。若是換做一個猜忌刻薄之主,恐怕早已不能容你。主公更任用令君為冀州刺史,恩寵之極。你又何必逆勢而行,得罪天下?”
荀彧咳嗽,口不能言,用手指門,瞪視董昭。
董昭嘆道:“我受令君舉薦之恩,方才能遇明主,一展抱負。這一番相勸,乃是為了令君身家性命著想。既然令君不喜,今後我必不再登門,免汙令君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