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文被朝廷尊為“燕國公”,大封屬官,勾連朝臣,權勢更為煊赫。
有不少朝臣,如董昭等等,也在國公府任職;也沒有人說這樣屬於違制。
西涼雖然平定,但大一統主線任務2尚未完成。
白曉文派遣張郃率軍北上,征討盜匪。隨行的還有白凰戰隊的其他隊友,也是為了給隊友們小刷一波戰爭貢獻。
但是,在鄴都數日,白曉文一直都沒提進攻張魯的事情。
這讓馬超有些焦躁,多次遣人來問,最後親自來詢問。
白曉文答道:“現在朝廷兵馬剛剛經過大戰,需要休整。北方盜匪、馬賊蜂起,邊境不穩,更不宜出征。況且漢中地勢險要,必須做好準備之後,才能進攻。”
白曉文說的都是正當理由,馬超也無可奈何,只能再拜說道:“某誓要查清父親被害的兇手,還望燕公體察下情,早日借兵。”
白曉文正色說道:“我當然也想查清兇手。孟起放心,短則十日,長則一月,我必然借兵於你,征討漢中。”
馬超大喜拜謝。
白曉文又說道:“這一訊息,儘量保密,千萬不要洩露,以免張魯有了防備。”
馬超答應而去。
張郃北上平賊,第一進攻目標就是黑山賊張燕。
不過,聽說張郃兵鋒已至,張燕竟是直接率眾請降。
白曉文得知了這一訊息之後,倒也並不奇怪。
歷史上的張燕,就是頗有眼光,和尋常的盜匪頗有不同,如果按白曉文的評價,那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張燕在靈帝時期,混成了一方大盜,麾下聚攏的民眾,號稱百萬——這當然是有水分的,有多大水分取決於張燕的鼓吹能力——靈帝朝廷無力剿滅,就只能聽之任之。
不過,張燕卻是主動請朝廷招安他。
於是靈帝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治安和民政事務,甚至還有察舉孝廉的權力!活脫脫成了山區刺史,盜匪諸侯。
諸侯討董時期,張燕甚至有資格和各路諸侯會盟。
袁紹、公孫瓚爭奪冀州的時候,張燕跳出來想要分一杯羹,派軍相助公孫瓚,不過被袁紹擊敗;後來袁紹征討張燕,雖然沒有平定,但黑山賊軍死傷頗多。
這大概就打滅了張燕的心氣,讓他看清了自己麾下的烏合之眾,和諸侯軍隊的差距。
歷史上曹操平定袁氏,還沒打張燕,張燕就看出曹操勢大,率眾投降曹操,得到了封侯之位。
現在,白曉文在三國位面世界的勢力,比當初的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張燕請降,並不奇怪。
白曉文隨後派遣鄴都文吏,前去接收張燕的部眾。
最終清點之下,張燕所部有十餘萬人。
平素張燕誇口自己有十萬大軍,原來是把所有屬民都算上了。其中老人、婦女、孩童,都計算在內。
白曉文封張燕為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
張燕麾下部眾,白曉文挑選了數千青壯,編入軍伍。
剩下的一律解甲歸田(其實他們也沒有“甲”),打散分到關中、司州、幷州等等人煙稀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