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徵拍完戲之後就離開了。
郝運送了送他,但是也就送到波士頓,波士頓可以轉香江,然後去華夏首都。
路上稍微聊了聊。
主要聊郝運考人藝的事情。
其實國話和人藝都很強,不管是哪一個,都不至於容不下郝運,兩邊對於郝運這樣的人加入都是歡迎的。
不過,郝運現在風頭太盛。
該有的考試和流程都必須要走,不然會遭到各種非議。
可怕的不是這世上存在特權。
可怕的是有些人在享受特權的時候,連裝個樣子都懶得裝了。
郝運的計劃是等《海邊的曼徹斯特》上映拿了影帝,用這部作品證明自己,然後按照正常流程參加人藝的考試。
會在一些環節把實力呈現出來。
如果系統給力一些的話,給他一個還算湊合的話劇劇本,那就更沒有人說閒話了。
他郝運去人藝不是為了鍍金,而是要認真學習做話劇的。
當然,這是表面的說法。
華夏講究名正而言順,總不能說我想評國家一級演員,拿國家一級演員證書,所以我才要加入話劇院吧。
至於為什麼選擇人藝,那自然是因為馮元徵的盛情邀約了。
馮元徵出演《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戲份不多,但畢竟演了死人,可是他一毛錢都沒拿,完全就是友情客串,連機票錢都是自己掏的。
為的就是商量讓郝運去人藝的事情。
郝運有才華,能寫劇本。
他還有錢,說不定興致來了就貼錢排話劇。
然後他的手底下大多都是實力派演員,將來這些人都有可能跟著他加入人藝。
如果不是郝運和馮元徵有交情,他很可能直接就去國話了。
馮元徵走了之後,郝運主要拍他和弗萊迪·海默的戲。
郝運和大侄子的對戲並不簡單。
小夥子演技不太夠,好在天賦不錯,人也比較聽話,對郝運有些崇拜,郝運讓他往東,他絕不往西;讓他打狗,他絕不攆雞。
“你沒事的時候就跟著我,我們像電影裡一樣相處,記得叫我Uncle Li,我之前跟你解釋過關於帕特里克的一切,你現在就是帕特里克!”
郝運拍完了一天的戲,決定給這個小朋友增加一些壓力。
“Uncle Li……好吧,Uncle Li!”弗萊迪·海默沒有辦法拒絕。
這是導演的命令,而且拍戲的時候有這樣一位導演,即便是在閒暇的時間都在教你怎麼拍戲,這屬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他覺得,《海邊的曼徹斯特》極有可能成為影響他一生的電影。
如果按照李和帕特里克的模式相處,那就沒有什麼說說笑笑了。
郝運就像是電影裡的李一樣內斂而壓抑著。
弗萊迪·海默則是不斷地揣摩著自己的角色,慢慢的也被帶入到了戲裡頭。
主角李和大侄子帕特里克都因種種變故失去了摯愛,兩個家庭分崩離析後,只能互相依靠,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