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運似乎一點也不在意這種折磨,他的眼圈發紅,雖然沒有眼淚,但是任誰都能從他的臉上看到隱忍的悲傷和痛苦。
最開始的那一次還需要化妝師幫忙用化妝渲染一下情緒。
後邊就完全不需要了。
一場戲拍了六次才算過關,郝運最後選擇了第五次拍出來的版本。
他原本覺得第五版不夠,後來拍出第六版後,才發現這種不夠恰到好處,真要是用第六版就有些過了。
前邊這場戲,一直都屬於內斂的表演。
郝運演的主角李就像是死了一樣。
可就在轉身出門準備離開的一剎那,失魂落魄的郝運冷不丁突然搶下警察的配槍,準備飲彈自殺。
前後的舉動形成鮮明對比,內心的掙扎和天人交戰,在此處全抖落出來。
當他目睹自己的過錯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他的心碎了。
當他無法透過審判緩解這份罪責的重負,他的精神也崩潰了。
家已經不復存在。
走,又能走去哪裡呢?
心如死灰的他,做出了自我審判的決定,奪過警察的配槍,沒有哪怕絲毫的猶豫,對著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第一槍沒有成功,又果斷的拉了槍栓……
一群人撲上來,奪了他的槍。
劇本圍讀的時候,有人問了郝運一個很抬槓的問題。
警察局沒有自殺成功,那他為什麼不回去之後繼續自殺。
郝運的回答和此時眼前的場景一樣讓人震撼,郝運當時很奇怪的看著那個人,反問道,誰說他沒有自殺成功?
他無聲地殺死了自己!
從此,只留一具行屍走肉般的空殼獨活於世。
他的靈魂永遠停留在了那個發生火災的夜晚,他永遠活在寒冷徹骨的冬天。
這部電影,或許應該叫《冬天的曼徹斯特》。
前兩天,郝運給安小曦報平安的時候,發資訊說,海邊的曼徹斯特真的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小鎮,碧海藍天,白牆紅瓦,小船在波濤中穿行,海鷗自由地翱翔,皚皚白雪映照著明媚的陽光。
可惜還是太冷了,所以你就繼續留在國內,幫忙關注一下《劍雨》的票房吧。
但其實安小曦知道郝運的狀態並不好。
否則,他就不會只發資訊!
“要不……你哭一會吧,找個沒人的地方,回酒店,或者去車裡都行……這樣壓抑著似乎不太好。”
道爺的英語水平還不足以讓他聽得懂現場臺詞,但是從郝運的表現,他能夠感受的到郝運正沉浸在一種極為痛徹心扉的悲痛裡頭。
他能做的只有給郝運泡一杯茶安安神。
“別鬧,我沒事……”郝運坐在椅子上平靜的喝著茶,過了一會又補充道:“你最近不要給安總說拍戲的事情。”
“我明白……”假道士不能理解,但是尊重郝運的選擇。
道家講究無為,講究豁達。
“人之生,氣之聚也;人之死,氣之散也。”
莊子喪妻時,從開始的“我獨何能無慨然”到後來的“鼓盆而歌”,正是體現了道教重視生命、亦能坦然面對死亡的通達灑脫。
郝運拍的這部電影,很明顯是和他們道家理念相悖的。
不過假道士畢竟只是個業餘道士,他也只能理論上豁達,看著郝運剛才拍的這一幕,那種奪槍飲彈的決絕,內心同樣很震撼。
半天多的時間,就拍完了警局的戲,這是郝運發揮穩定的結果。
也就意味著這部電影大概會在四十天內就能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