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急忙打馬過河,行至中流,河水沒過馬腹,那馬險些被河水沖走,朱棣拼命打了那馬幾鞭,棗紅馬撲騰了幾下,登上對岸,岸上早有眾將恭候,將他迎入大營。
朱棣在中軍帳坐定,朱高煦臉色慘白道:“父王,你半夜未歸,我等萬分焦急,五內如焚,派人四處尋找,不見蹤跡,幸好平安無事。”
朱棣環顧諸將,莞爾一笑道:“孤早就說過,天命在我,李九江能奈我何?”
眾將齊齊拱手道:“大王洪福齊天,定能破敵。”
朱棣一拍桌案道:“好,咱們就好好議一議明日如何打敗南軍。”
於是朱棣與眾將議論戰守之策,一夜無眠。
次日一早,朱棣率大軍渡過白溝河,向西南方向而來,伺機尋找李景隆主力決戰。
探馬來報,李景隆大軍果然紮營於昨日交戰的山坡之下。
朱棣率軍趕來,只見李景隆將大軍排成一字長蛇陣,旌旗綿延數十里。
朱棣回頭對眾將道:“南軍雖多,不過烏合之眾,誰與我破之?”
燕軍陣中一將躍馬而出,高叫道:“我願擒李九江來獻給殿下。”朱棣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將丘福,大喜道:“好,丘指揮,孤親自給你擂鼓助威。”
說罷,他親自操起鼓槌,咚咚咚敲起戰鼓。那丘福率三千精騎直向李景隆中軍殺去。
李景隆命軍士豎起拒馬,並藏在其後施放火銃,衝在前面的燕軍騎兵如秋風掃落葉般紛紛中彈墜馬,丘福見勢不妙,急忙命手下騎兵向左邊掠陣,並在馬上開弓放箭,南軍左邊隊伍不少士兵中箭倒地,陣型一片混亂。
朱棣命張玉率中軍乘勢繼進,希望能從左翼打破敵軍陣型,李景隆在山坡之上看到,急命盛庸率軍前去阻擋。雙方混戰在一處,殺了個難解難分。
正在此時,朱棣背後一陣號炮連天,平安率軍殺到。後軍都督陳亨急忙率軍上前攔截,平安馬快,左衝右突,幾個回合殺到陳亨馬前,寒光一閃,平安一槊向陳亨扎來,陳亨舉刀相架,但他畢竟是七十老翁,力氣稍差,被平安用力壓下,自己刀背竟然砍在了自己肩膀之上,一陣劇痛傳來,他身子一歪,栽到馬下。
平安正要上前一槍結果了陳亨的性命,副將徐理、陳文拍馬上前攔住,三人戰在一處,平安以一敵二,毫無懼色,雙方刀來槍往,鬥了個旗鼓相當。陳亨乘機騎上了另一匹馬,逃回陣中。
朱棣看到平安勇猛,恐怕陳亨等人抵擋不住,急忙命前軍都督徐忠前去助戰。徐忠抵達陣後,看見平安與陳文、徐理二人鬥得正緊,陳徐二人漸漸不支,遂大喝一聲,加入戰團,挺槍來刺。
旁邊掠陣的張士行看到,急忙拍馬舞刀上前擋住,二人戰在一處,張士行一刀砍來,徐忠揮槍撥開,但張士行手腕一翻,那刀順著徐忠槍桿滑下,徐忠一見,急忙撒手扔槍,不料慢了一步,左手一根食指被刀削下,徐忠疼得大叫,右手卻抽刀在手,左劈右砍,勢若瘋虎,死戰不退。張士行對他也無可奈何。
李景隆看到南軍戰陣左翼和燕軍後方均陷入膠著狀態,令旗一揮,自率中軍向燕王朱棣殺了過來。
此刻燕王身邊只有左軍都督朱能,右軍都督李彬二人護佑。朱能見敵人勢大,漫山遍野,擔心燕王安危,便對燕王道:“賊眾我寡,難與交持,不如召回幾路大軍併力擊之。”
燕王斷然道:“李九江精銳皆在於此,故我獨當之,以沮其勢,可使諸將得以專心破賊。若召回大軍,彼以合力,形勢相懸,數倍於我,誠難破矣!”
朱能、李彬聞言,指揮左右兩軍上前與南軍大戰,雙方鬥在一處,吶喊聲響徹雲霄。
朱棣見燕軍人少,被南軍步步緊逼,漸漸後退,為鼓舞士氣,對左右眾人道:“今日之戰,我觀賊如兒戲耳,賊兵雖眾,不過日中,保為破之。”
於是朱棣率親軍數十騎突入南軍陣中,往來衝殺,當者披靡,殺傷甚眾,莫敢攖其鋒。
李景隆見朱棣勇猛如斯,此刻也顧不得建文帝“勿得傷害我叔父”的聖旨,下令放箭。
一時間,飛矢如注,朱棣所乘戰馬凡三易,三被創,自己所佩箭壺三次用盡,劍鋒缺折不堪擊,自己也疲憊不堪,不得已向後引退。
李景隆見狀大喜,揮軍來追,朱棣退到一處河堤之上,前面是數萬大軍,身後是滔滔大河,身邊只餘十餘騎,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李景隆望見哈哈大笑道:“燕賊,看你往哪裡逃,還不下馬投降,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