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出身的這些官員,各自背後的家族多多少少都跟著享受到了資本主義興起、海貿興起的好處。
從劉健的話中都可以知道,北方這些官員都是支援對倭國動武的,沒有辦法,天津這邊大大小小的商行,這些北方的官員多多少少都是有股份的。
這即將前往黃金洲的幾百艘大船,這裡面也是有他們的股份,倭國這邊如果不穩,他們的投資就可能要打水漂了。
狠狠的教訓了倭國,他們的投資就穩了,絕對是要支援的。
“可是,劉公,這倭國畢竟是我大明的藩屬國,我們如此興師動眾的逼著倭國簽下城下之盟,他們會對我們心服口服嗎?”
“更何況,張懋、劉晉他們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這賠償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數額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又要割讓石見國,租借兵庫之津,以後還要在倭國駐軍,這哪裡符合我們大明的上國的身份啊?”
謝遷想了想說道。
“心服口服?”
“怎麼樣才能夠讓倭國心服口服?”
劉健看了看謝遷,笑了笑問道。
“這…當然是以仁義、誠信…”
謝遷說到這裡的時候都有些說不下去了。
“仁義?”
“誠信?”
“我們大明對倭國一向仁義,也是一向誠信,但是他們卻不把我們大明放在眼中,不約束自己的武士,以至於我大明東南倭患日重,更是殺害我大明商人。”
“我覺得劉晉說的對,對付倭國講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唯有用拳頭狠狠的教訓他們,他們才會知道怕,自然而然就對我們言聽計從了。”
“至於所謂的心服口服,根本就沒有必要。”
劉健笑了笑說道。
心裡面也嘆口氣,內閣三巨頭之間的裂痕已經很明顯了,以前和謝遷還是能夠聊得來的,現在嘛,有種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了。
兩人在朝政意見上的分歧也是越來越大,就像這一次出兵倭國一樣,其實謝遷是堅決反對的,而劉健是支援出兵倭國的。
“劉公,謝公,現在爭論這些還有什麼意義?”
李東陽站出來當和事佬,他也是已經看出來了,劉健和謝遷之間的矛盾、分歧越來越大,他夾在中間也是很不好做。
當然了,李東陽也是偏向於支援劉健的,因為他在一些商行當中也是有股份的,另外他覺得這幾年大明日新月異,煥然一新,蒸蒸日上,大明中興有望。
這一切都離不開天津,離不開開海禁、離不開海貿,所以不管是屁股決定腦袋,還是為了大明,他都更傾向於支援劉健。
“是啊,討論這些還有什麼意義,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謝遷點點頭,有些無奈的說道,接著想了想也是直接告辭,再說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看著謝遷離開,眾人一陣沉默,大家心裡面都知道,文官集團現在也是已經分裂了,不再是一塊鐵板了。
……
皇宮乾清宮之中。
“哈哈,乾的漂亮~”
弘治皇帝看到了最新從倭國這邊傳回來的訊息,那是真的龍顏大悅,高興的合不攏嘴。
“張懋、劉晉做的不錯~”
弘治皇帝心情很好,心裡面都在不斷的盤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