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月給了一個最簡練的、連小孩都能聽懂的回答:“不,就是你來到這世上,與別人的相同與不同,是禍是福在你自己。”然後講述了自從見到這孩子以來,最長的一番話。
小孩聞言有些發傻,坐在那裡半天也沒反應過來,他想追問,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問。這天他一夜沒睡,躺在忘情宮外的雲堆中翻來覆去。一會自言自語呵呵笑:“世間道法入眼,解之境界自成。難道我不是人,是化生之仙嗎?那可太牛了,比我們班上的男生都牛!”
轉念間又思忖道:“仙子還說了,就算境界自成,也須在修行中求證,但這有什麼用啊,一點神通法力都沒有,跟別人有什麼兩樣?還不如別人呢!”又變得愁眉苦臉起來。
“你一夜未睡,也未行功。”天色微明的時候,天月突然出現在身前說道。
小孩爬了起來,唉聲嘆氣的說:“仙子啊,我想知道為什麼?”
“你欲知欲解,需自明修行所證為何?”天月答了這一句,似乎又覺得太為難這孩子了,他一時恐怕聽不懂,改口安慰道:“只要你在三夢峰上,我的身邊,自可無分別,諸般神通皆施展無礙。”
小孩一聽這話眼神就亮了,抓住天月的一隻手道:“怎麼辦到?”
“其實你已經辦到了,但還不能自覺,待到求證出神入化之後,方能了悟。”天月的回答玄之又玄,小孩雖然沒完全聽懂,但已不再愁眉苦臉。
……
轟然一聲巨響,整個雲堆上的忘情天宮都微微顫了顫。土門殿中小孩手拿大號的彈弓,縮著脖子低眉順眼,結結巴巴的說道:“我不是故意的,沒想到這一彈弓打出去,會有這麼大的威力!……我弄壞的東西,我賠,我一定賠。”
土門殿的祭壇被蹦缺了一尺見方的一角,天月的臉上卻沒有怒色,只是問道:“你能將息壤神珠拿起來?”
“是的,我見它的大小正好可以做彈子,想拿來試試,一失手就打出去了。”小孩今天闖的禍可不小,心中不知天月會怎麼責罰他。
天月卻沒有責罰什麼,一指祭壇的缺損處道:“土門殿中這座祭壇,水火不侵、刀兵難傷,是以煉器之法加工五色土築成,你仔細看一看,將來下山之後,找來同樣的五色土將它修補好。”
小孩連連點頭答道:“一定,我將來一定把它補好,哪怕比女媧補天還難。”
天月的臉色似乎微微變了變,但小孩沒看見,低著頭想起了另一件事,天月剛才提到了“下山”,他已經在三夢峰上待了大半個月了,家裡人一定急壞了,看來將風流**修證圓滿之後,就要立刻回去。
在這裡待的時間越長,也愈加戀戀不捨,他心中暗道以後一定還要再回來,下山之後一定去找五色土。
天月走出了土門殿,片刻功夫後又現身,遞給小孩一把晶瑩剔透的珠子,似是彈珠大小的水晶球,囑咐道:“息壤神珠不能這麼動用,想打彈弓,就用這些白離石珠吧。”
……
“書上說苦海能見前世輪迴種種,我卻沒有見到,但我真的想起了回家的路,仙子沒有騙我。”小孩站在天月的面前說話,他已修證風流**所述各次第境界,歷苦海證出神入化成就,時間距登上三夢峰剛剛過去一個月。
“我從未教過你什麼,對嗎?”天月說話總是那麼讓人意想不到,似乎對這孩子歷苦海劫並不驚訝,甚至提都沒有多提一句。
小孩想了想:“好像是真的耶,仙子沒有教我什麼。”
自從這孩子登上三夢峰,自己看懂了風流**,天月沒有教他一句法訣,都是讓他自行去修證,忘情宮中各種經卷典籍,也是隨小孩自己去翻。天月有時會提醒他去找什麼東西看,但從來沒有直接傳授。
“你尚非我的門下弟子。”天月突然又說了這樣一句,像在解釋什麼又似是一種提醒。
小男孩一點都不笨,年紀雖小卻很機靈,一聽這話立刻就反應過來了,當即跪下恭恭敬敬行三拜九叩大禮,口中道:“請仙子收我為徒!”在他登上三夢峰之前只是人間一個普通的初中生,但在忘情宮中過了一個月,已明白很多修行界的禮儀與講究。
開口請求的同時,他已經以師禮叩拜。天月並沒有側身避讓,很坦然的受禮,然後伸手把小男孩拉了起來,牽著他的手問道:“我說過,你若成就出神入化,便能了悟玄機,明白了嗎?”
小孩瞪大了眼睛彷彿看見了世上最稀奇的事情,張著嘴半天才答道:“明白了,我可以借仙子的神通施法!……仙子剛才做了什麼?”
天月:“你既為我門下弟子,我給你下了修行心印,你不必記起也不會忘記,既受師禮叩拜,我傳你一種法訣,其實只有一句話,你要聽好。”
小孩使勁的點頭:“我聽著呢。”
天月直接以神念告知,就是一句話——“借神通一用。”
神念中還伴隨聲聞智慧——這法訣只依這孩子獨特的福報而修,他無法再傳弟子。此訣千變萬化妙用無窮,最高明處可總攝世間萬法,不僅僅是借用神通這麼簡單。但它並非能一步功成,需要在修行中去歷證。
“你不必總拉著我的手,只要在這三夢峰上,就似我無處不在,一念緣起,便可借我的神通法力。”見小孩抓著她的手不放,天月又柔聲解釋道。
小孩鬆開手再度下拜:“多謝仙子師父!”他已經改口叫師父了。
天月卻微微搖頭道:“此非我所能傳授,我所做的只是點醒你。……你雖有此福報,但須親身見證修為境界方能施展,否則也是無用。……欲借神通一用,須於修行中先了悟所借神通境界,雖玄妙卻不憑空而來,也非全然與生俱有。……你雖無神通法力,但等同有之,所‘失’之法力越廣,可‘借’之神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