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眾仙佛
梅應行的師父還沒拜,梅振衣先給兒子交學費。李元中怔了怔,隨即笑道:“既然是東華帝君所託,我也不好推辭,這枚靈丹就收下了,就算我不用,將來也可賜於弟子。”
李元中伸手接過九轉紫金丹,忽聽咔嚓一聲響,他腋下的棗木杖年久已朽,一受力便折斷。一見此杖朽折,幾人都相對而笑,假如有旁人在此一定會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
梅毅伸手不知從何處取出一根樹枝狀的長杖,雙手遞過去道:“我家少爺為小少爺贈九轉紫金丹,我也不能空著手,這根金烏磐龍杖就算我的一點心意。梅應行這孩子可不是一般的頑皮,李道友若肯調教,連我也鬆了一口氣呢。”
當年梅振衣在崑崙仙境得到一根金烏玄木枝,是瑞獸阿斑蒐羅的玩具,擷取較直的一個分叉,在鍾離權的幫助下煉成了金烏玄木劍,後來賜給了劉海。當時鍾離權向徒弟演示傳授煉器之道,畢竟像金烏玄木這種天材地寶可遇不可求。
剩下的整枝金烏玄木,梅振衣親自煉化成器,外形幾乎沒有改變,有齊眉長短酒杯粗細,就似一節砍掉枝椏的樹枝,不是一溜筆直,而是略顯曲折虯結的模樣,通體深紫色,深的接近於發黑,表面反射出金中帶紅的點點暗淡光彩。
此杖的質地堅愈精鋼,比金鐵還要沉,一般人別說耍,連拿都拿不動。梅振衣將這枝金烏磐龍杖交給了青漪三山中最有神力的梅毅,梅毅平時用劍不拄杖,此刻將它送給了李元中。再看李元中的形容打扮,拄著這根杖。簡直就是絕配!
“好個鐵柺李!”梅振衣開口讚了一聲。
李元中:“鐵柺李?這名號不錯,在下謝了!……但我心境已至,將歷苦海劫,恐不能立時趕往蕪州。”
梅振衣:“道友欲在何處閉關?”
李元中:“就在此樹下吧,用不了一年。”
梅毅看了看周圍道:“少爺請先回蕪州,我在此為李將軍護法。”
李元中一揮破袖道:“梅真人且回,不必刻意引見令郎,我自會去尋他。”
高人行事玄機巧妙。李元中既答應了梅振衣的請求,就不必讓梅振衣把兒子帶到眼前拜師,他自會去找到梅應行並收拾這個頑皮小子,只是梅應行還矇在鼓裡。
梅振衣回長安接兒子,帶著應行返回了青漪三山。人間還有這種好去處,在長安老實了幾個月的行兒又撒歡了,因為山中有同樣喜歡嬉鬧的阿斑與小蔥,梅應行成天騎驢追豸滿山亂竄。應願修行十年終於有成。今世已有飛天之能,如今快成山中的保姆了,看著行兒與阿斑等人不要鬧地太厲害。
李元中還在華山閉關,玉真見兒子游手好閒,於是與梅振衣商量。將行兒送到菁蕪山莊居住,每天上午在梅氏家塾中讀書,他也到了該啟蒙受學的年紀了。阿斑也被送到梅氏家塾讀書去了,這隻瑞獸已化人形。應該學會知書達理,正好與行兒作伴。
菁蕪山莊的管事趙啟明年事已高,梅振衣命應願為菁蕪山莊的新管事,學習打理人間事務。女人為族中管事在唐代很罕見,但也不離奇,武則天還做過皇帝呢。家塾只在上午有課,梅應行雖然住在菁蕪山莊,下午卻經常溜回青漪三山來玩。
一百二十多里路呢。但是阿斑跑得快,可以在無人之處變換原身馱著他,而且腳踏青漪江面如履平地。對於這些,梅振衣倒也隨他,並非事事都管束。
青漪三山的下一代弟子中,除了梅應行修為尚淺,阿斑與小蔥稍欠火候,其餘如劉海、龍騰、魚躍、雙全、秋水、元充、胡春、應願等皆有飛天之能。梅氏五兄弟只有梅大東脫胎換骨圓滿。其餘四人受資質所限。雖能破妄大成,但繼續修煉境界突破頗為艱難。一世成仙的確不易,就算得傳仙法入門,也並非人人能成仙道。
而上一代尊長中,梅振衣、知焰已成仙道,梅毅、提溜轉、張果、星雲已是出神入化之地仙,谷兒、穗兒亦有飛天之能。
這兩代修士加起來,已經相當了得,不亞於世間甚至崑崙仙境某些傳統的修行大派。之所以有如此規模氣象,當然與梅振衣本人分不開,他用五十年時間修成真仙,古來罕見當世更是第一。更難得他接觸過各派甚至各教、各族類的修行之法,擅長教授弟子,而且精擅煉製各種外丹餌藥輔助修行,此技藝為天下第一。
另一方面原因,他身邊人以及門下收地弟子,性情、資質、悟性大多都是上上之選,這也有鍾離權的功勞。
但是到了第三代弟子,人數雖已過百,卻不象第二代傳人那般都是仙家才俊,大多雖有入門的資質,但一世修得出神入化甚至飛天之能都很困難,只有寥寥數人是好苗子。
對於這些梅振衣看得倒也很開,對普通人而言,千人中有一、兩人能堪破修行門徑就不錯了,其中能破妄大成者更少,能修成地仙者更是寥寥,最終成仙道不僅僅靠資質與悟性,還有各種福緣,連師父也勉強不了。
有一世修行成就,享各種修行妙趣,就算沒有飛昇成仙,那也是難得的福緣了。對於宗師而言,能留下完整無偏的道統傳承,就是人間大功德。
在仙界的時候,東華帝君曾提及,近百年來飛昇成仙者不到百人,其中包括喬散人、楊天感、徐妖王勝治、知焰、左遊仙、梅振衣、丹霞派長老寶鋒真人等。
成仙之後,梅振衣很少親自打理山中事務了。仙人不是“人”,的確不是!言行之間都已是另一種“存在”狀態,眼界與見知完全不同,與地仙修為以下的修士連“正常”地交流都很困難,更別提普通人了。比如清風當年一個故事,就能讓梅振衣聽三年。完全是另一種境界的超然存在。
梅振衣少年時,曾多次在師父鍾離權面前耍活寶,現在回憶起來,也覺得自己當年很搞笑。回想起從羸弱少年到修成仙道這一路經歷,無論何時、無論何種身份、無論怎樣的修為,應有的一貫態度,就是師父孫思邈留給他地那三句話。
梅振衣地門下弟子中,以劉海與胡春的修為最高。已距苦海岸邊不遠,而應願的潛質最為突出——她畢竟是飛昇歷天刑失敗重修。梅振衣命劉海掌管三山修行事務,身份就是下一代的掌門人;胡春坐鎮五湖山莊洞天門戶,負責與世間各派修士結交往來之事;應願在蕪州為菁蕪山莊管事,打理山外俗務,缺什麼就補什麼。
至於其他弟子,胡龍騰掌戒律,他地道侶胡秋水掌管器物。胡魚躍與胡雙全負責巡山事務,元充負責殿堂樓臺的守護與營造,梅大東負責梅氏私產與門中供奉事務,畢竟弟子修行不僅是在山中打坐,還要有世間營生與各種磨礪。以上等人皆為護法。而張果等人已是長老。
成仙后的梅振衣,在晚輩弟子眼中已是超然神秘地存在,想見一面都難,如果能聽他幾句親口指點。更是莫大的福份。
閒話少敘,梅振衣回到青漪三山後,第一件事就是到餐霞閣給鍾離權請安,跪在師父面前道:“弟子欲正式束髮,請恩師賜號。”
梅振衣要師父賜他一個法號,鍾離權捻鬚道:“你父已逝,你拒國公爵位,終於要正式束髮為道了。既然唐皇冊封你為‘三山弘法正一真人’,為師也不必另起道號,就賜號‘正一’,你打算在齊雲觀受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