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葬元 > 第993、994節 多次?

第993、994節 多次? (第1/4頁)

推薦閱讀: 天命嫡妻 凰啼山河

群臣正在議事間,忽然“咔咔”的一聲脆響,宣政殿丹墀右側一動,一個兩尺高的銅人驀然閃出,這銅人右手持小錘,左手持小鑼,機械的朝寶座上的崔秀寧一垂首,然後又機械的兩手一動。

“鐺鐺鐺…”小銅人連敲六次,卻是巳時到了。

這是工部匠造司研製出來的報時器,叫司時。這司時銅人只能報時辰,不能看刻度,所以只是個宮中點綴,真正用來報時的,是早就開始量產的時鐘。

與此同時,宣政殿大殿側面精美的落地大時鐘,時針剛好指到“巳”字,分鐘剛好指在“初”字上。

大唐時鐘已經制作的很是精密,用的也是李洛親自制定的時、刻、分,共有時和分兩根針。匠造司研製的時鐘,分為自鳴鐘和無聲鍾兩種。最小的時鐘,已經能做到碗口大小,但還造不出更小的懷錶。

但,這種鐘錶製造技術已經獨步世界,領先西方數百年了。

不過,雖然唐宮和貴族官僚之家普遍用上了時鐘,可為了表示對傳統的尊重,宮中廣場上和重要場合,仍然設定了很多高大華美的日晷。事實上,日晷比時鐘的精度更高,只是使用起來不方便而已。

等到鐘聲響完,大唐報社的社長張養浩出列奏道:“啟稟皇后陛下,一分小字鉛活字雕版完成之後,大唐報社已經刊印出第一份大唐旬報,新報在此,請皇后陛下過目。”

說完,從朝服的袖中取出一張疊起來的《大唐旬報》,恭恭敬敬的高舉過頭。

女官顏嬋兒降下丹墀,接過張養浩手中的報紙,再奉給皇后。

崔秀寧接過《大唐旬報》,首先聞到一股油墨的香味,顯然是今天才刊印出來。

目光一掃,崔秀寧就露出滿意的神色。

用的當然是大唐匠造司新研製的唐紙,質量已經不錯,而且不厚不薄,用來刊印書報再好不過了。而且成本也足夠低廉。

字型,是一分大(蒼蠅頭大小)的宋體字,印刷非常精美了。

開啟一看,兩唐尺見方,比後世報紙稍大一些,因為是旬報,不是日報,報道的的內容很多。

報紙正面之右,是著名的帝王書法家李洛先生御筆:大唐旬報。

這是個大字用的是唐主最擅長的董體字,看上去既典雅高貴,又古樸大氣。

光看這四個題字,就不同凡響了。就連崔秀寧也不得不承認,男人的書法如今真的算是一代書家。

《大唐旬報》共分為八版,沒有廣告,全是“乾貨”。

最顯眼的第一版,就是:攝政皇后駕迎,遠航艦隊回京。

這的確是最近發生的重大新聞了。

再就是攝政皇后賞賜功臣,撫卹烈士…東州出現水災,皇后賑濟…皇帝陛下下詔北巡啦,皇帝新設立三州…

又有西征將士浴血奮戰,已收復北庭…第四批移民東北四州的南方百姓已經出發…北方難民已經開始北返…匠造司研製出顯微鏡等等。

共有大小新聞好幾十條,內容已經很是豐富了。無論軍國大事,還是朝野要聞,風俗民情等等,無所不包。

但是,以崔秀寧的眼光看,這當然是一份官宣色彩很濃厚的報紙。說白了,這《大唐旬報》就是朝廷的喉舌。

至於民間私人辦報,不好意思,朝廷還不允許。至於何時能夠允許,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私人可以自由印刷出版書籍,但不能違反《大唐典律》中的《出版律令》,否則的話,無論是印刷還是藏匿,都要治罪。

可以說,唐廷雖然對民間出版有所控制,但並沒有管得那麼寬。實際上歷朝歷代,也就是滿清對民間出版管控嚴苛,其他朝代誰也沒有不允許民間私自印書。

我可以讓你自由出書,但你書中不可詆譭朝廷,詆譭當今聖上…至於其他,你想說就說,想寫就寫。

你要是說了不該說的話,哼哼。

崔秀寧瀏覽完《大唐旬報》,微笑這點頭說道:

“張卿此報,辦的很是妥當。接下來,就向刊印十萬分,發售天下。要是發售的好,第二期就增發一倍。發售的不好,第二期就要減少分量,先試試水再說。這辦報紙,朝廷固然不為掙銀子,可也不能虧錢來辦。”

“遵旨!”張養浩領命道,神色頓時變得輕鬆起來。

妥了啊。皇后陛下很滿意。

崔秀寧繼續道:“所謂旬報,當然是每十日刊印一次。自今日起,一月三旬,以旬六旬七作為雙休日,各地官衙除了值班官員,雙休日就放假休沐。”

最新小說: 大理寺第一主簿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 我把異界物資上交了 我是女扮男裝文路人甲 抄家流放?親媽金手指已到賬 穿為影帝的隱婚小可憐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輔導夫君考狀元 重生女配拒絕攻略龍傲天 長公主(重生)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