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上,看不到文人的柔弱氣質,卻有一種當今文人少見的豪氣。即便此時關漢卿保持著謹小慎微的姿態,可那種落拓不羈的氣質,仍然難以掩飾。
這才是關漢卿啊。果然是自稱“風流領袖,浪子班頭”,“煮不熟,捶不扁的銅豌豆”的男人啊。
看上去很有滋味。
“關先生不必拘束,朕傳先生入宮,也是早知先生大名。”李洛微微笑道。
崔秀寧也笑道:“本宮看先生似乎也餓了。來人,上一碗血燕碧糯羹,賜予關先生。”
“諾!”顏嬋兒立刻吩咐下去。
關漢卿哪裡受過帝后這種禮遇?頓時受寵若驚的再次頓首:“謝陛下,謝聖人!”他對唐宮禮儀不太瞭解,仍然按照金宋的規矩,稱呼皇后為“聖人”。
帝后的客氣,讓他心情更加放鬆了些。
須臾間,一碗血燕碧糯粥就呈上來。用的是南洋都護府的貢品。
關漢卿實在是餓了有些厲害,謝了恩後,三兩下一碗雪燕碧糯羹就下肚了。肚子裡有了食兒,他的精神頭也好了不少,也有機會看清了帝后的聖顏。
第一個反應就是驚訝。
想不到帝后竟然如此年輕,看上去連三十都沒有,卻能打下偌大的江山,當真令人匪夷所思。
第二個反應就是驚歎。
陛下龍章鳳姿,天日之表,氣度貴不可言。而皇后國色天香,風姿絕世,猶如玄女謫仙。
帝后之風采氣質,竟不似塵世中人,令人高山仰止,自慚形穢。
如此至尊伉儷,真是造化之合啊。
外間都說陛下皇后是來拯救蒼生的天降聖人,果如是也。
“關先生本在河東,冒險渡河脫北,可見漢家之氣節,凜然於心。”李洛誇讚了一句。
對於關漢卿,他內心還是很尊重的,所以稱先生而不名。對於華夏曆史上的正面人物,他向來心存敬意。
“草民不過是率性而為,意氣而動,當不得陛下謬讚,汗顏萬分。”關漢卿道。
“好一個率性而為,意氣而動。以先生看,大唐百姓,如何對待這率性而為,意氣而動呢?”李洛微笑。
這就是考驗了。
關漢卿心中有數,他沒有貿然回答,而是略作思考,拱手說道:
“陛下,所謂‘文過質則史,質過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此理概如是也。所以聖人要說中庸,要說不偏不倚,度也。”
後世誤解了“文質彬彬”的意思,以為文質彬彬是斯文的意思,其實大謬。文質彬彬的意思,乃是既樸實率性又有文化修養,類似“允文允武”。
“陛下,天下百姓,純良不一,天性各異。有人天生忠義,有人天性涼薄。是也人性本惡,人性亦本善。”
嗯?李洛聽的不由點頭。
自古以來,孟子的人心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惡,非黑即白的爭論了千百年,也沒有定論。可關漢卿人格豁達,不鑽角尖,直接將兩者結合起來,主張人心本善,人性亦本惡。
這倒是有些新鮮了。
卻聽關漢卿繼續說:“既然人之天性,善惡不一,那麼就不能讓人人率性而為,意氣而動了。是以,教化有成,可令善行率性而為,惡性不敢率性而為。”
“而若教化有失,則是善行不敢率性而為,惡性卻敢率性而為。”
關漢卿所謂的善行,不是指做好事講仁慈,而是指正義之事。報國殺敵,雖是殺人,那也是善行。
李洛點頭:“那麼,趙宋的教化,是有成還是有失呢?”
關漢卿拱手:“趙宋之教化,失之弱民,乃文過質則史也。有宋一代,蠻夷屢次南侵,兩次亡社稷,何也?既官民百姓不敢率性行其血勇,而為虎作倀之惡性卻率性而為。”
他基本否定了趙宋的教化。
李洛道:“以先生所見,如何才能使官民率性行善,而不敢率性為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