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說的在理,聰明的獵人不會為了瘦骨嶙峋的獵物,就讓自己陷入狼窩。大汗是大蒙古國至高無上的主人,當然要替國族的生死存亡考慮。既然北地的漢人難以控制了,那就這麼辦吧。”伯顏說道。
乃顏還是一頭霧水,他看著伯顏,“伯顏那顏,你和大汗究竟是什麼意思?”
伯顏笑道:“大汗想立宋國廢帝為皇帝,恢復宋國。”
什麼?乃顏不可思議的看著忽必烈,“大汗,這漢地,可是咱蒙古勇士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啊,就這麼不要了?”
歷史上,忽必烈為了削藩,逼反了東道宗王乃顏等兀魯斯汗。可因為李洛崛起,元廷迫於壓力沒有削藩,而是籠絡東道宗王,所以乃顏不但沒有像歷史上那樣造反,還成了元廷的助力。
忽必烈嘆息,“乃顏啊,朕也是無奈之舉。你不知道,這北地的漢人和奴隸越來越不聽話了,抗稅抗役,天天喊著驅除韃虜呢。”
“那怎麼成?”乃顏不滿的說道,“難道朝廷不能剿殺麼?由著那些奴才不聽話不納稅?”
伯顏苦笑,指指南方,“怎麼殺?一殺就會到處造反,偽唐幾十萬大軍再殺過來,漢軍也可能反叛,敵人太多啦,蒙古勇士就算打贏了,還能剩下多少?西邊還能壓得住麼?”
說來說去,還是國族人口太少了,死不起。
乃顏等人明白了,可還是不服氣,“大汗,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真就把整個漢地扔給宋國廢帝?”
忽必烈道:“那也不至於。這黃河之北,還是在大元手裡。只是把河南江北,扔給趙宋罷了。”
忽必烈其實是把後世的河南省、安徽大部、江蘇大部、山東大部,從黃河到長江直接的廣大區域,扔給所謂的“趙宋”。
如此一來,新成立的趙宋,就在中原和偽唐對峙。而大元就能以“趙宋”宗主國的超脫地位,退居黃河之北。
這塊地方的反元之心,也是最強烈的。而黃河之北的漢人,就聽話多了,對大元的敵視淡泊不少。
如此一來,中原百姓“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口號,就立刻沒用了。
你們不是喊著驅除韃虜,恢復中原麼?好啊,現在趙官家復位了,你們還是大宋的百姓,你們已經恢復中原了。
要是還造反,那你們就造趙官家的反吧。大不了偽唐過江,滅了趙官家。或者,和趙官家“中原逐鹿”,打生打死。反正死的都是漢人,被滅的也是漢人之國,與大元何干?
這一招“宋人治宋,漢人治漢”,偽唐當然不會承認。可那又如何?
橫豎,都是偽唐的麻煩,漢人的麻煩。
再怎麼樣,趙宋復立,還是對一部分漢人有吸引力的。起碼,能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製造人心混亂。
而大元,就能收縮防線和兵力,壓力大減,也不需要太多錢糧維持了。同時,還能令趙宋納貢,補充錢糧。
“朕準備在開封扶瀛國公復位,大元和宋國結為君臣之國。每年,納貢糧食兩百萬石,布帛一百萬匹,食鹽三十萬石,金銀不取。”
忽必烈冷冷說道。
黃河之南的中原地區人口不少,含流民還有人口一千多萬,這個納貢雖然沉重,但不是承受不起。
“忠心可靠的漢軍還是大元兵馬,那些不太可靠的漢軍,全部送給趙宋。作為重建宋軍的底子。哼,朕要趙氏推行均田令,招攬流民,收買民心,抵抗偽唐。”
不得不說,忽必烈這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真是太狠了。
竟然打算讓趙宋推行均田令!
為何他自己不幹?因為他是蒙古大汗,是貴族豪門的皇帝,他不能失去他們的支援。
而趙顯一張白紙,反而可以幹。
“所有在河南江北有莊園牧場的國族,全部交出莊園牧場,送給趙宋。朕在西邊補償他們,只會比中原更多,不會比中原少。”
這也是一箭雙鵰。一方面,交出在中原的莊園牧場,讓趙宋掌握大量土地,有利於趙宋迅速站穩腳跟,收取民心。
另一方面,也能趁機將中原的國族和色目權貴,遷移到西邊,增加在西方的實力。
忽必烈等於說要推出趙宋,在前面和李唐打擂臺,讓漢人相互殘殺。所以,趙宋必須要有一定的民心支援,要能堅持的更久,要有實力給李洛造成麻煩。
“大汗,”乃顏也明白過來,這一招的確是無奈之舉,可大汗並沒有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