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經書,一手刀劍。李洛當然要學習一下。
這幾道詔書,很多官員不是很理解。但李洛不管這些,他們…不懂。
元旦大朝結束後,李洛第二天又去檢閱已經成軍五個月的陌刀隊:虎牙禁軍。
幾個月下來,陌刀和手斧全部打造好了。兩千四百多陌刀士,每天都在苦練。
今天才正月初二,可陌刀士們仍然在訓練。
李洛看到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的陌刀士,披著兩層玄甲,練習劈斬動作。
簡單的一個劈斬,他們卻反覆錘鍊。重達十六七斤的陌刀,在他們遒勁有力的臂膀揮舞下,虎虎生風,一片白光斬下,猶如一道閃電,千百人揮刀之下,聲勢很是驚人。
整個訓練場,都沒有喊叫呼喝聲,除了刀刃劈斬空氣的聲音,和鐵甲鏗鏘的聲音之外,竟然顯得很安靜。
因為,陌刀士不許喊殺,只能閉嘴沉默訓練。按照虎牙禁軍的軍規,就算到了戰場殺敵,也儘量不要吶喊。
沉默的力量比起吶喊,更強大,更讓敵人發憷。
李洛沒有打擾陌刀士訓練,只是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觀摩。
足足過了半刻鐘的功夫,陌刀士們又開始訓練手斧。
唐軍陌刀士的手斧,並不是真正的斧頭。手斧的設計很巧妙,一旦投擲出去,一定有一個刃尖朝前。手斧重達三斤,在兩三丈的範圍之內,由陌刀士這樣的力士投擲出去,必破鐵甲。
所以,他們訓練手斧的關鍵只有兩點。一是取下手斧投擲的動作要整齊,二是準頭。
尤其是準頭,更是訓練的難點。只有一把手斧,當然要儘量做到一擊傷敵或一擊傷馬。
“呼呼呼…”
令旗揮動之下,陌刀士們動作並不太整齊取下腰間的手斧,高舉過頂,然後不太整齊的投擲出去。
“噗嗤!噗嗤!”
前方三丈開外的人形靶子,都被手斧擊中,三寸長的刃鋒,斬入其中。這威力看上去很有些駭人。
距離這麼近,又訓練了一段時日,當然不會虛發。
可以想象,當蒙古騎兵衝上來時,光這一招,就能讓敵軍狠狠吃個虧。
但是,敵軍騎兵高速衝擊時,三丈的距離一閃即逝,能否及時的投擲出手斧,就顯得很關鍵了。
所以,把握騎兵的衝擊和自己的反應速度,計算投擲的時機,就顯得很重要了。按照訓練要求,後期還要用沒有殺傷力的工具替代手斧,讓騎兵配合訓練。
李洛看了一會兒,感覺還算滿意,這才下令每個陌刀士賞賜一斤鯨魚,然後離開。
下午,李洛又和崔秀寧,文天祥等人去觀摩火器旅的訓練。
如今,四個火器旅的裝備基本齊全了。一斤炮,三斤炮,六斤炮,十斤炮都在量產了。而重型的十八斤大炮,也實驗成功,即將開始量產。
火器旅的戰術和其他兵種不同,完全就是崔秀寧制定的。
和其他部隊不同的是,火器兵的佇列水平更高,要求更苛刻。崔秀寧把佇列的行進,停止,以及裝藥裝彈,擊發,團隊協同,火銃和火炮的火力配合,戰場紀律等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制定出很多規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