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楚恬在左屋那轉了兩圈,見沒自己的事,又晃到渠道那,看到楊橋頭和李水生分別領著一組人,正在那裡幹得熱火朝天的。見到她的身影,紛紛停頓了一刻,來和她打招呼。
“東家(大東家)”聲此彼起伏,讓甄楚恬頗有一種領導人巡視地方工作的感覺。
她呵呵訕笑了兩下,趕緊溜了。然後人又轉到右屋側邊的靠邊邊的一處荒地。這時她指定來收購堆放鵝卵石的地方。
她是來看看安排給林啟方的事,看他做得怎樣了。
“咦?這才沒幾天就收到到了這麼多了!小方同學,幹得不錯啊!”甄楚恬看著那個小谷堆般的鵝卵石,拍掌表揚道。
蹲在地上用棍枝寫家背書的林啟方被身後傳來的掌聲驚住了。他回過頭來一看,發現是甄楚恬,趕緊扔下棍子,站起來恭敬的行禮,嘴上喊道:“東家。”
但心裡卻是一直在想“小方同學”是什麼意思。
甄楚恬點點頭,然後也蹲了下來,一邊挑揀著些光滑好看漂亮的鵝卵石丟一邊,一邊問道:“送貨來的是什麼樣的人家?從哪來的?他們是怎麼知道我們要這個的?”
“稟東家,小的是先和在園子裡做工的叔伯們說這事的,後又到了杜家雜貨鋪裡請掌櫃幫忙和來鋪子裡買賣山貨的村民們傳個話,然後再花了幾文錢請了兩個小叫花子幫忙去傳話。這些都是做工的叔伯們挑過來的,別的還沒有。”
說完,林啟方低下頭來。
甄楚恬點點頭。
不錯!考慮得還挺全面的,且能利用的資源都用上了。是個可造之材。
“好,繼續努力!”甄楚恬拍拍手,站了起來。她要去看看女孩們。尤其是伺弄著她那幾株胡椒的大妞和九娘她們。
雖然她們平時在四合院裡幫忙的時候,自己有過問。她們每日也會主動地報起長植情況來,但畢竟沒有親眼看過。
哎呀呀!自己真的是太過忽略了。幾個月沒見,它們居然已經長有一米高了,開始蔓枝了!
按理來說,也是可以開花結果了,但她細細地翻葉檢視了個遍,都沒找到花果的影子。不管怎樣,最起碼種活了。至於開花結果只能寄望明年了。
從那以後,甄楚恬每日的日程就變成了巡渠、查椒,最後再到林啟方那看看,然後撿上一籃好看的鵝卵石挽著回去。
“他們都是這樣嗎?”甄楚恬看著四五米外的幾個衣衫襤褸的人坐在地啃著如同她手裡鵝卵石般的口糧時,皺著眉問道。
“嗯。一般他們送了貨,收了錢後,都會坐下來歇一會。”林啟方不知她問這話是何用意,但還是如實地說了。
甄楚恬從林啟方旁邊扯過一把竹椅坐了下來。
她坐下來觀察了大半半個時辰左右,發現過來送貨的人主要以婦孺為主,且前來送貨的人也不算多,也就七八個左右的樣子。
因為甄楚恬訂的價錢是十七文一擔,當然也是以園藝場的籮筐為標準。這也是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家做活裝穀子的籮筐大小。
雖說是一擔的價錢,但實際上他們能拿到的也不過是半擔的錢,八文。
因為一擔籮筐的鵝卵石的重量遠超於一擔穀子。所以能挑得起一百多斤稻穀的人未必能挑得動兩三百斤的鵝卵石!就算能挑得動,籮筐也受不住,會墜穿籮底。
一個成年男人,家裡的頂樑柱,如果跑大老遠的路,花一兩天的時間只能掙七八文,他們是不願意的。除非是實在找不到別的活計,地裡也沒事做了,才有可能去掙這幾文。
所以她看到來送鵝卵石的人都是和自己預料中的差不多時,點了點頭。
甄楚恬正準備離開,卻看見前面的青石路上那有三個和自己差不多高,但比自己要瘦弱得多的丫頭小子各挑著一擔東西搖搖晃晃地走過來。
她看著那飄移的步伐,真怕人走著走著,會一個跟頭裁下來。
林啟方注意到東家眯著眼睛,一直緊盯著前面幾人,故開口解釋道:“他們是姐弟,家在山寨那邊。他們的鵝卵石都是在山澗石河中撿的。走在前頭的是大姐,中間的是兩個弟弟。因為路遠也挑不夠一籮筐,所以他們姐弟三人,一人挑一點,湊成一籮。”
聽到這,後面的情況不用問甄楚恬也知道了。
她站起來,拍拍手,離開了。留下一頭霧水,摸不著邊,不知她這是什麼意思的林啟方。
沒過一會,只見林大良帶著幾人過來,在他前方的兩米處壘起了爐灶。
因為人多,一應材料也是現成的。三兩下功夫,林大良他們就把爐灶壘好了。
“大良叔?”
“小方啊,等會你就知道了。叔還趕著去溝渠那邊忙乎呢!”林大良拍拍他肩膀,又呼啦啦地領著人往下一個目的地趕去。
林啟方前後左右都看了看,沒看到有什麼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