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豆裡是放了酸、苦、甘、辛、鹹五種佐料,青銅登裡放小米、黃米、大麥、大米、大豆這寓意豐登的五穀,至於銅鼎香爐,在左側最邊緣。”
少年口齒清晰,複述著這位信賴先生的安排:
“當天壇的祭祀倒數第二道流程結束,我要親手將這些青銅禮器連帶著其中供奉的糧食,一起投擲入旁邊的月潭之中,完成封禪大典最後的收尾。”
趙戎露出些微笑,眯眼點頭,提示了句:“還有嗎,比如…最邊緣的那隻銅鼎香爐。”
“先生,我記得的,沒忘記你說的……這隻銅鼎香爐的造型是不是簡素古樸,整體圓形,顏色黑中帶紫,且高寬不過一尺,呈雙耳三足鼎式,對不對,它頂部還有個爐蓋,我記得的,當時候能認得出來。”
趙戎垂下些眼簾,點點頭。
他又笑了下:“還有…呢。”
小皇帝李望闕認真道:
“先生你還說,這隻銅鼎香爐要不要跟其他青銅器一起投入月潭之中,我要看時機來決定,若是在這最後一步之前,封禪大典上,出現了任何奇異景象,那我便將這隻鼎爐推去月壇之中;而若是整個封禪過程沒有任何異常動靜,那我便不推,將此鼎爐留在原地,其他青銅禮器則是朝推不誤,作為這次封禪大典的落幕。”
少年說的一字不誤,對於這位親近先生的吩咐,他倒背如流。
對於趙先生的吩咐安排,哪怕再奇怪,也不懷疑與多問,乖巧照做。
此時,龍袍少年臉帶希冀的看向年輕儒生,想要這位最尊敬先生的誇獎鼓勵。
“先生,我說的對不對?應該是一字不拉吧。”
趙戎聞言沒有說話,看了眼面前這張天真稚嫩的臉龐。
他抿了下唇,點點頭:“不錯。”
小皇帝一喜,抬手整了整厚重的頭冠,在即將開始的莊重大禮前,能與喜歡的先生聊一會兒天,似是讓他放鬆了不少。
帳內的空氣又安靜下來。
只有滴答滴答的水滴聲,在二人耳畔落下。
就像倒計時的腳步,愈發進近某個預定的時辰。
趙戎偏頭,又看了會兒這個親切喊他先生的龍袍少年。
一息,二息……
某一剎那,他張了張嘴,又閉上。
板著臉。
如此反覆了兩次。
李望闕似是也察覺到了些異常,這時抬頭,面帶好奇的看來。
“再加一條……”
趙戎還是開口了。
“那香爐最後投不投湖,你先……先到時候看下我臉色……”
語落,年輕儒生目光移開,不再看龍袍少年。
正在理冠的李望闕微愣。
看趙先生臉色行事?額,這個他在行!比如母后和豆蔻姐她們的臉色他最會看了……
少年連忙點頭,“哦哦。”
趙戎板起臉不語。
“先生。”
李望闕怔怔看了會兒水鍾,突然試探性的喚了聲。
趙戎不說話,盯著水鐘上的時刻。
即將臨近卯時四刻。
李望闕忍不住還是說了,“先生,我想你當我先生。我去求母后,可母后說,她向您提起過此事,但您當時不允。”
趙戎平靜端詳著高大的水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