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和你說過,道家諸子們認為,道德應當是平等的,世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道德,沒有差異高低,因為差異就是矛盾的根源。”
他頓了頓。
“所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因為一旦出現了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的聖人,便會隨之而來的,誕生出竊取聖人之位的大盜!”
“就像暗室中的一盞明燈,你以為是能照亮黑暗,殊不知正是因為有光明出現,才創造了黑暗,反之,不興起明燈,暗室便是一片混沌未開,哪裡有差異紛爭?”
趙戎抬頭仰望天上孤零零的明月,黑暗之中,明月高懸,銀輝灑滿大地,成了這黑夜之中最讓人矚目的事物。
只是這千萬年以來,多少生靈心中升起過上九天攬明月的野望與豪情,或善或惡。
誰不想成為明月,懸在眾生頭頂,高高在上。
“青君,記住,本來美好的道德,一旦被大力提倡,被調動起來的大多不是什麼好人。這一點,我作為儒生,並不否認。”
“只是,就像今日你辯解的前後關係。正是因為世道先缺少了道德,所以我們儒生才加倍提倡道德,去做些什麼。”
“道家諸子反對差異,而我們儒家聖人恰恰相反,將‘道’細分為道德仁義禮,去大力提倡,隨之伴生了差異。”
趙戎突然目視青君,沉聲道:
“所以道家認為,是我們儒家亂了世人的心。教化與禮法,在他們嘴裡,更是成了亂之首。”
他頓了頓,正襟危坐,看了眼認真傾聽的青君與側著頭偷聽入神的芊兒,輕輕一嘆。
“這也是為何道家講‘無為’,反對其他百家諸子‘有為’。”
“聖人造銅器鐵器種地,大盜就用銅器鐵器造刀劍,爭奪天下。”
“聖人引火以濟民,大盜就以火焚城破屋,燒殺搶掠。”
“聖人定道德仁義禮約束百姓,大盜就將道德仁義禮盜去,利用聖人之法奴役人民,甚至連聖智都染指垂涎,連聖人之位都盜去,統治天下。”
趙靈妃忽然開口:“所以今日在竹林,陶先生才說做多錯多?”
她仰首,秋眸微合,點漆的眸子凝視明月,喃喃道:
“照這麼說。玄黃人族制定《玄帝律》,便可能有大盜‘盜竊’《玄帝律》;”
“建造人族太宗,便可能有大盜‘盜取’人族太宗;”
“冊封人族選帝侯,便可能有大盜‘盜取’選帝侯位;”
“鑄造玄鼎鎮九洲,便可能有大盜‘盜取’玄鼎……甚至到了最後……”
趙靈妃黛眉緊鎖,“大帝之位,都有可能被大盜竊取!”
突然談到這個沉重的話題,空氣似乎都凝固了一會兒。
趙戎不置可否,安靜不語。
他不知為何,突然想到了當初從書樓借來的那本屬於一個叫南康小國的野史。
從那本書之後,趙戎經常去書樓借書看,其中,大多數是山下王朝的正史野史。
除了讀史明智,與領略各國風土人情以外,他還看見了些別的‘東西’。
有時候,趙戎深夜點燈夜讀,翻看史書,越讀卻越是掩卷沉默。
窗子關著,他卻是不寒而慄。
趙戎便又開啟書仔細一瞧,找了又找,終於,在字裡行間,讀出了兩個字。
大盜。
這望闕洲,數百王朝,千年以來的歷史上,是層出不窮的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