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兄,承讓了。”
方先生笑道。說完便轉頭看向身旁的趙戎,仔細端詳了一番。
“不錯,成親之後果然成熟了很多。”方先生輕笑。
“先生說笑了。”趙戎忙答道,儘量帶入記憶中學生的角色。
“子瑜,你今日來的正好,為師有一件好事要告訴你。”
說著他便從懷中掏出一份信扎。
“前幾日國師託祭酒幫他寄一封信給他在林麓書院的師兄,為師知道你對七十二書院一直很憧憬,於是便向祭酒求來了這份差事。”
“林麓書院?”
聽到林麓二字,趙戎眼神一亮。
他知道望闕洲有兩座儒家書院,林麓,思齊,享譽一洲,是山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去處,只是不知具體在哪。
不過他又想起了今天的來意,便探問道:“書院所在何處?”
“林麓書院在大離王朝。”方先生頓了頓,補充道:“大離在一洲最北。”
趙戎面露失望,拱手道。
“學生恐怕去不成了。”
“這是為何?”
“因為學生這次來就是向先生告別的。”
“你要去哪?”
“學生準備過幾日南下,回鄉探親,短時間內是回不來了。”
方先生沉吟了會,收起了信扎。
那個之前一直坐在一旁,低頭覆盤棋局的華服老者,抬頭看了一眼趙戎,便又收回目光,繼續專注棋局。
“就你一人嗎?”
“就學生一人。”
“什麼時候走?”
“就在這幾日了,等處理完一些雜事。”
“那你家娘子呢。”
“……她有她的去處,並不需要學生去操心。”
方先生點了點頭,沒有再問了。
他站起身來,掏出一枚準備了很久的玉石印章遞給趙戎。
“這是我雕刻的私印,本想在你及冠之後再贈予你,如今看來可能等不到那時候了。”
趙戎接過印章,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印面用篆文刻了一個瑜字。
趙戎鄭重地收下,深鞠一躬。
在國子監這些年,原身雖喜歡儒學,但天賦欠缺,才思遲鈍,學業雖然紮實,卻在眾人之中毫無出彩之處,可方先生或許是看著他長大的原因,一直把他當最親近的弟子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