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羅立不僅沒有采取任何安撫人心的手段,反而印發了24小時輪班制生產的檔案。
他要效仿騰飛飲料廠的制度,讓機器暫不停歇,24小時全天候展開生產。
如此一來,工人們立刻怨聲載道,就連那些來自扶桑的技師隊伍之中也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好不容易堅持到第二週結束,全工廠上下又有100多人提出了辭職申請。
這一次似乎已經影響到了生產進度,甚至得到訊息後大吃一驚的齊國慶立刻趕回了公司,找羅立商量起了對策。
可這一次,羅立依舊不慌不忙。
他先是親自下令同意了辭職工人的申請。
爾後又找來了扶桑技師團隊開了個簡短的小會。會議的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想幹的,可以立刻揹著包袱走人!
齊國慶忐忑不安的陪同羅立參加了這次會議。
甚至會議期間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扶桑團隊集體辭職,那麼自己一定要申請回到騰飛廠,哪怕是去做個普通的車間工人,省著這一天天提心吊膽的。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這些平日裡咋咋呼呼,嚷嚷最兇的扶桑人卻沒有一個提出離開的。
甚至在羅立一個個詢問時,其中幾位最愛惹事生非的刺兒頭竟然當眾表示,一定會全力以赴,保證完成生產任務。
會後,疑惑的齊國慶向羅立詢問起了原因。
對於此,羅立並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反而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國慶,你知道為什麼騰飛廠24小時運轉時,沒有一個人提出辭職申請?但摩托車廠卻有這麼多人想要辭職的嗎?”
齊國慶當然想過這個問題,立刻回答道:“這些孩子都才剛剛畢業,這麼高強度的工作可能適應不了吧。”
“你錯了!
飲料廠車間的工作你是親自做過的。難道你認為這裡的工作體力強度更大嗎?”
齊國慶聽到羅立的話後微微一呆,腦海中努力回憶起了當初自己在飲料廠工作時的情景。
如同羅立所說,飲料廠車間流水線看似簡單,但卻大多都是體力活。
將各種配料搬入配料桶,將一瓶瓶飲料裝入包裝箱,再扛到碼放的區域……
這些工作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但實際上一天下來,雙臂早就累的沒有知覺了。
可摩托車廠的車間裡看似全部都是金屬部件,但實際上需要人操作的專案並不多。
大多都是核定機械手臂力度的資料,設定好後看著機器幹就行。
頂多手動推一下運輸皮帶上運速過慢的零件而已。
羅立看著齊國慶陷入沉思,向他遞去了一支菸說道:“這幾天我一直泡在車間裡。
現在已經找到了工人們怨聲載道的原因。
但這個原因說起來很簡單,但如何處理卻讓我頭痛了好幾天。
因為這個件事如果不妥善的加以解決,那麼很可能會讓我們的工廠就此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