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歐洲的觀眾都已經忘記我了呢。”
張一謀的臉上露出了調侃的笑容,不過這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
他上一次來到柏林電影節的時候,還是2010年帶著《山楂樹之戀》來的,當時《山楂樹之戀》入圍了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時代單元。
嗯,沒能入圍主競賽單元。
如果再往前倒的話,他上一次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還是1999年導演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
巧合的是,當年《我的父親母親》也是入圍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終獲得了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
只能說他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真的是非常有緣分的。
一晃眼差不多20年過去了,張一謀再次入圍了柏林國際電影節。
此刻站在臺前,面對著上千雙凝視著他的雙眼,張一謀心中湧出了無數感慨之情。
雖然已經轉型商業片很多年了,但張一謀到底還是一位文藝片出身的導演啊!
拿著話筒的手微微顫抖,本來醞釀了千言萬語的張一謀,所有的“感言”都堵在了胸口,最終只匯成了一句話:“這是我第一次拍人物傳記電影。”
“希望大家能喜歡這部電影吧。”
哪怕馬上70歲了,但張一謀也依舊還在敢於嘗試新領域,挑戰新題材!
安安靜靜坐在臺下的吳淵,望著內向靦腆的張一謀,嘴角微微上揚。
或許這就是張一謀被稱為國師,在同期所有導演都已經掉隊了的情況下,依舊還是國內第一的大導演的原因吧。
張一謀這種對待電影的態度,確實配得上“國師”這兩個字。
嗯,如果沒有《滿江紅》的話就更好了!
不過,這輩子已經委身光影時代的張一謀,不可能再跑去拍《滿江紅》了吧?
不是《滿江紅》不好,而是張一謀這樣一個高逼格的導演,去拍這麼一部劇情構建、歷史背景處理、宣傳策略等方面都配不上他的電影,確實是敗筆中的敗筆,讓觀眾期望落空。
就像吳淵跑去拍低成本喜劇一樣.
要拍,就真的拍一部講述岳飛崛起的歷史大片啊!
吳淵在心裡唸叨了一會,等他再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張一謀的致詞早已經結束,作為男女主演的劉一菲和於和偉也已經簡單和現場嘉賓打過了招呼。
《蔡文姬》劇組主創們都已經來到了第一排落座,在現場1600多位嘉賓觀眾的期待之下,電影宮內的燈光緩緩落下,大銀幕開始亮起。
這部來自神秘東方,講述一位華夏曆史古代才女一生跌宕經歷的電影,在柏林揭開了身上蒙著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