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號,柏林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下午兩點不到,柏林電影宮外,已經站滿了黑鴉鴉的一片人群,其中大量都是帶著相機等拍攝裝置的媒體記者。
而這些人今天下午匯聚於柏林電影宮外,是為了來參加遠道而來的華夏電影《蔡文姬》的柏林首映!
說一個冷知識。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雖然在歐洲三大里,目前人氣最高的是戛納電影節,轉載的新聞、媒體報道也最多。
但實際上,柏林電影節才是歐洲三大里每年吸引觀眾遊客最多的電影節。
相對於對公眾封閉的戛納和被大海隔絕的威尼斯,柏林電影節才是真正的熱鬧。
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人員參與柏林電影節,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來參與的觀眾更是超過十幾萬到幾十萬,數不勝數!
而本次第69屆柏林電影節就在柏林當地22個場館舉辦,一天同時能夠有50部以上的電影舉行首映活動!
當然,其中能夠在電影宮舉行首映的電影,無疑是最受關注的。
雖然,電影宮並不是柏林能夠容納最多觀眾的電影院,甚至電影宮可容納觀眾數量只排第三,但其地位無疑是最高的。
像王全安的《恐龍蛋》,就沒撈到在柏林電影宮舉行首映的機會。
畢竟整個電影周柏林電影宮只能給10部電影做首映活動,每天一部,而光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就多達17部了,其中還得去掉開幕影片和閉幕影片,留給主競賽單元的電影辦首映的機會就更少了。
當然,不管這個機會競爭多激烈,張一謀是必然能夠擁有在電影宮首映的資格,而且還被安排在了電影周的後半程,是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受重視的電影之一。
而組委會重視,來到現場觀看本屆柏林電影節競爭的各路媒體、影評人自然也會很重視。
具有1627個座位的柏林電影宮外,最起碼聚集了超過3000人,其中有半數都沒能拿到今天《蔡文姬》首映的電影票,卻依舊捧著長槍短炮,捕捉著一位位到場參加《蔡文姬》首映的嘉賓。
而此時的《蔡文姬》劇組主創們,也在電影宮的入門口處,招待著一位位專門受邀前來觀影的嘉賓。
主要是其他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劇組,以及部分有影響力的影評人、場刊代表,和最重要的來自全球各地的片商、發行商。
萬幸,吳淵不需要做這種應酬的事情,他畢竟不是《蔡文姬》劇組的主創。
此時的他就很是悠閒的坐在了電影宮內第二排的座位上,靜靜等待著首映活動正式開始。
在昏暗的放映室裡,哪怕已經入場的觀眾們大多都是對世界電影非常懂行,基本都認識吳淵的業內人士,但也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這個低調坐在第二排的亞裔居然就是在國際上名聲赫赫的大導演Daniel Wu!
直到,電影宮內都坐滿了人,16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時,張一謀帶領著劇組主創們走到了臺前。
《蔡文姬》柏林首映活動正式開始!
“謝謝,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觀看我們《蔡文姬》的首映。”
拿著話筒,站在臺前,張一謀依舊是那副靦腆的模樣,甚至吳淵還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絲緊張的氣息,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錯了。
“上一次來到柏林,已經是9年前的事情了,一晃眼就過去了這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