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柏林國際電影節,吳淵心裡也是沒譜的,不管是現場宣傳也好,還是影評通稿也罷,只是側面戰場,敲敲邊鼓罷了,真正的戰場還是在評審團的最終評選上。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他都不太熟啊!
翌日,時間終於來到了2019年的2月7日。
據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迪特爾·科斯里克介紹,本屆將有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部影片一較高下。
而在23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中,將有17部參與到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獎項——“金熊獎”和“銀熊獎”的角逐中。
華語影片將有三部加入到主競賽單元的角逐,還有9部分別入圍全景、新生代、短片、論壇等單元。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因為《地久天長》和《蔡文姬》的柏林首映都放在了電影周的後半程,所以他們其實是沒必要早早就來參加開幕式的,畢竟電影周足足有10天呢。
但在吳淵的小蝴蝶煽動下,2月7號當晚,提前抵達柏林的《地久天長》劇組和《蔡文姬》劇組與王全安的《恐龍蛋》劇組,一同出席了開幕式的紅毯。
已經有很多年柏林沒有這麼多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了。
上一次還是五年前的第64屆,當年的主競賽單元同樣有三部華語影片入圍,最終,《白日焰火》一舉斬獲最高榮譽金熊獎和最佳男主角。
嗯,就是廖凡拿到影帝的那一屆。
但還是那個問題,2010年之後,基本上國內的媒體都不會特別去關注歐洲大獎了,大家都忙著關注蓬勃發展的本土娛樂圈,以前那種國內大導演在外國獲獎,然後所有主流、非主流的媒體報紙都爭相報道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果獲獎的劇組背後的影視公司,以及演員背後的經紀公司有實力、資金的話,還能夠自己花錢來一波鋪天蓋地的獲獎宣傳。
可惜廖凡並沒有背靠什麼大型的經紀公司,《白日焰火》的出品方也只是省級廣電旗下的一家小公司,更花不起錢搞什麼全國宣傳,所以他們的獲獎確實關注度不高。
但今年就不一樣了。
有張一謀入圍,那國內的媒體可就太感興趣了。
老謀子和柏林電影節間的緣分,由來已久。
早在31年前,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便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19年前,他執導的《我的父親母親》則拿到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
以金熊獎為起點,張藝謀開啟了他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摘金奪銀之路,但提名不少,中獎不多。
他上一次獲獎還是在2003年憑藉《英雄》,拿下柏林電影節的特別創新獎。
這是張藝謀繼2014年的《歸來》後,再次迴歸年代文藝片。
此次《蔡文姬》的入圍,既是他時隔9年,第五次征戰柏林電影節,更是他時隔16年,再戰歐洲三大電影節,話題度簡直不要太高!
本來對歐洲三大關注熱情都不高了的國內媒體,這次居然齊刷刷的全都到場了,在央媽的領導下,成為了紅毯邊顯目的一個媒體軍團!
當《蔡文姬》劇組走上紅毯時,現場氣氛甚至達到了今夜柏林紅毯的最高潮!
時隔多年,柏林電影節再次獲得了華夏媒體極高的關注!
後場,得知了前場熱鬧訊息的電影節主席迪特爾·科斯里克,沉默了許久,轉頭小聲的向助理囑咐了幾句話。
現在的華夏電影,已非吳下阿蒙了,必須要給與最高的尊重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