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縣衙門口有貼出來一塊告示。
說實話老是用布來作為告示的載體實在是太浪費了。所以這次張皓改用了紙作為載體。
雖然經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後,紙以製作簡單,便宜,便於書寫而成為了一種新的書寫載體,但真正取代布帛,竹簡還得再過個一兩百年。現在還是以此二者為主。
“農為國本,天下古往今來莫不是以農耕為要。如今春耕已至,百姓無不勤苦勞作。”
“然純靠人力,恐力有未逮,故本縣決定,房縣牧場以牛五百錢,馬六百錢假與百姓耕作。”
一個衙役大聲地宣讀告示裡的內容,圍觀眾人議論紛紛。
而在縣衙大堂內,張皓與房縣治下的四個鄉的鄉長正在討論每個鄉具體的分配問題。
“我下河鄉在四鄉里口戶最多,所以應該多分配一些牛馬。”
“呸,你下河鄉人多,若不是我上河鄉糟了兵災,比人多比的過我們?全鄉沒了一半的人,損失如此之大,理當多分幾頭給我們。”新上任的上河鄉鄉長說道。
“當初修建牧場的時候,我中河鄉的人出力最多,應當分給我們的牲畜多一些。”
“諸位都不要爭了,我大山鄉田畝最少,多得一些牲畜,早日耕作完,也好早日送去給你們。”
“你這廝好不要臉!”
張皓坐在主位看著四人在那兒爭吵,只是喝著茶水,並不阻攔。
一頭牛五百,一匹馬六百的租金說實話低的不能再低了,而且不是每個月收,只是一次性付款。
每個鄉隨便湊一湊都能湊出租十頭牛的錢,就算不夠,身為鄉長自己也可以多出一點錢。只是這多出了,那自己家自然是第一個用了。
誰都想多租幾頭牲畜好快點耕完地,畢竟這時間不等人。
“咳咳,”張皓輕咳了幾聲,原本還劍拔弩張的四位鄉長頓時就不說話了。
張皓緩緩地說道: “現在牧場裡的牛馬還是太少了,等日後多起來了就算是可以按戶籍分也是可以的。”
“但是現在還是按平均分配吧,正好每個鄉分配十頭牛,八匹馬。”
“算上鄉中原本就有的牲畜,春耕應該不成問題。”
張皓看著四人,語氣不容置疑地說道:“就這麼定了。”
“諾。”四人齊聲應答道。
“還有今年是本官上任的第一次春耕,所以我決定設一個獎勵。”
“今年春耕哪一個鄉最先完成,那租金的錢就原數退還。大家回去一定要做好督促,用心完成。”張皓補充道。
白用?四位鄉長眼睛一亮。
免費的東西對人們來說吸引力是相當大的,哪怕不是免費,只是打個折少收一點,那也是賺到了。
“諾。”
……
王河是下河鄉三陽裡的一個村民,只不過他不是地道的本地人,祖上是從內地遷過來的。
這裡的百姓大多是這個情況,因為當年無地成了流民,於是被朝廷遷來充實邊郡。
天剛亮沒多久,當百姓們準備下地幹活的時候,穀場的位置傳來了“噹噹噹當”一陣敲鑼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