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公孫瓚接過報告,看了一會兒有些意外,不自覺地發出了一聲“咦?”
“長史,是關於烏桓騎兵的事嗎?”關靖問道。
“不錯,上面說烏桓人洗劫了上河鄉,殺了五百多人,搶走了四百多人,這個張皓他自己帶著五百縣兵前去追殺烏桓人了。”公孫瓚笑著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輕蔑。
“哦?”這次輪到關靖驚訝了,“這張皓一介書生有這樣的膽量,居然敢用縣兵去追殺烏桓騎兵?”
“上面還說他湊了三百匹馬,臨時組建了騎兵。哼,一群烏合之眾騎著普通的馬,豈不是連烏合之眾都算不上了。”
“若是靠著步兵還可以和烏桓人周旋一二,但現在這些只會簡單騎馬的人,恐怕與烏桓人一接觸就潰不成軍了。”
“剛剛的計劃不變,讓單經繼續帶兵前去阻擊。”公孫瓚說道。
“諾。”
……
剛回到房縣,張皓就受到了盛大的歡迎。
縣城裡得人在提前知道張皓得勝歸來後,都自發地來到城外迎接他。
“張縣丞威武!”
“多謝張縣丞救回被抓走的鄉親。”
“似張縣丞這般為我等庶民著想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
原本騎在馬上的張皓,在見到民眾出城迎接他時便下馬步行了。
“護衛鄉梓,造福一方百姓是為官的宗旨。父老們不用謝我,我只是做了一個地方官員該做的事罷了。要謝也應該謝我們房縣的子弟兵們,是他們進擊百里,不惜生死才救回了我們的親人。”張皓說道。
“家鄉子弟要謝,還更要謝張縣丞,若不是有張縣丞帶領,說不定我們還和以前一樣,忍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而無法復仇。”三老拄著柺杖走到人群前面,對著張皓說道。
張皓對著眾人大喊道“諸位父老鄉親放心,只要我張皓還在房縣一日,便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了。”然後親手扶著三老,走在人群最前面進入縣城。
之後民眾紛紛散去,張皓則返回縣衙,他要將這件事的經過寫成報告,寫兩份。
一份送去屬國府給公孫瓚,畢竟這次張皓出兵原則上得他同意。
另一份送去薊縣刺史府給劉虞,一是報告情況,二是請功。
等他回到縣衙的時候,已經有人在那邊等他了。
“恭喜縣丞得勝歸來了。”糜竺笑著對張皓說道。
“多謝子仲了,若不是你借給我三百匹馬,我也沒辦法追上烏桓人,這功勞上有你一半兒。”張皓也笑著說道。
“縣丞過譽了,我這只是綿薄之力,不可居功。”糜竺搖了搖頭。
“你就不要叫我縣丞了,這麼叫生分了許多,你我年齡相仿,叫我明德就行了。”
”你功勞不要,但是這利息還是要的。你看,那三百匹馬,我原封不動地給你帶回來了。此外我還繳獲了三十二匹駑馬,一併送與你,算是我對你的感謝。”張皓滿臉真誠地說道。
糜竺還是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既然明德都說了不用這麼客氣,那還提什麼利息。我不缺這幾匹馬,我缺的是像明德這樣的朋友。”說完,糜竺看著張皓。
“哈哈哈哈,子仲把我當朋友,我實在是三生有幸啊。”張皓大笑起來,這心裡是真開心啊。眼前這位可是整個東漢最有錢的人之一,土豪中的土豪。
劉備可以從徐州開始屢戰屢敗還能屢敗屢戰,考的就是有糜竺傾家蕩產的支援。不然也不會在奪取益州之後,封他做安漢將軍,地位還在諸葛亮之上。
“正好我有件事想問一下子仲。”
“明德但說無妨。”
“子仲走南闖北,不知可曾聽說過一種叫作苜蓿的牧草?”張皓問道。
“苜蓿?我知道,昔日張騫出使西域,回來之時帶回了諸多我大漢沒有的作物種子,這苜蓿便是其一。”
“只不過據我所知,這苜蓿在民間多是饑荒之年,百姓用於充飢的野菜。卻不知還可以用於餵養牲畜。”糜竺笑著說道,他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話。
“子仲不知,這苜蓿草比其他草料更適合餵養牲畜,可使其長得比尋常牲畜更加健壯。”張皓解釋道。
“不瞞子仲,我打算在房縣建一個官營的牧場。將房縣大片荒置土地利用起來,種植這苜蓿草,餵養牲畜。用所得利益改善房縣民生。”
“若是子仲有興趣的話,我可以讓你入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