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之間深刻的對比,直令濟慧闇然傷神,心中愈發痛苦。
“此次聖僧願獻土歸降,以西川國併入大楚,此仁義之舉,令孤感佩不已。”
雖然濟慧獻上的西川國,最後只有半府之地,甚至這點地盤,還是靠著楚國協助才能守住的。
但不管怎麼說,濟慧明面上的身份,還是和大楚一樣,前越冊封的西川王。
理論上講,兩人的身份地位是對等的。
這樣一個人物,選擇向楚國獻土歸降,這其中蘊含的政治意義和代表意義,簡直難以估量。
宣傳利用好了,無疑能讓楚國在國際上的聲望和等階,再上一層樓。
而且妥善處理好了西川國的歸降,也能為今後楚國吞併其它小國,作出示範帶頭作用,那些小國更容易放棄抵抗心理。
只此兩點,楚國就不能虧待了濟慧和白鳳寺,必須給對方一個妥善安排。
陸淵看著濟慧蒼老的臉龐,沉吟著說道:“如此大功,不可不酬。先前孤與惠安說過,白鳳寺可遷往黔中郡龍遇山。
黔中乃新拓之土,境內百姓多為化外之名,不服王化,更是信仰異神,野蠻不堪。
白鳳寺乃佛門聖宗,向來引人向善,若能去此郡,定可讓此地人皆向善,興盛佛法,地方安寧。”
他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整個黔中郡,在信仰方面,都可交給白鳳寺,也就是佛門。
這利益不可謂不大。
畢竟原本白鳳寺所求的,也不過是像其它先天門派一樣,能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一郡,使得符合自身的江湖地位。
但因為臨海郡的情況太過特殊,那些臨海世家一個個實力強大,絲毫不遜色於白鳳寺,而且歷代不斷聯姻,早已成了一家人。
擠在他們之中,白鳳寺再有本事,也根本無法擴張自己的勢力。
只能擠在小小的一隅之地,在各種打壓下艱難求存。
也正是因為這種艱難的生存環境,才迫使他們不得不想辦法向外突破,從其它地方找到一線生機。
這也是為何白鳳寺會答應越國請求,跟著一起北伐周國的原因。
為的就是獲得越國許諾的半郡之地,好建設屬於自己的佛國,使得白鳳寺的力量得到壯大發展。
不過,這結果嘛……
經過南詔軍的迎頭痛擊,一場慘烈的失敗和大量的死傷,算是徹底打醒了這個佛門聖地,令他們清醒地意識到。
天下爭霸,這遊戲並不是誰都能玩的。
也正因此,在幡然醒悟之後,白鳳寺才會選擇找到楚國,想重新走回原先的路子,找一個大國作為依靠,重新將自己由一個國家變為一個江湖門派。
為此,濟慧不惜耗費自己大量壽命,堅定的執行陸淵的命令,在南充府死拖住了南詔大軍,投入了自己的價碼。
眼下,這是陸淵履行承諾,回報對方的時候了。
整個黔中郡的信仰,這個白鳳寺以往夢寐以求的願望,就是陸淵的回報。
不過雖然給了整個黔中郡的信仰,但他卻也不算虧。
一來黔中郡這邊,就跟陸淵先前說的一樣。
哪怕經過了移民,但境內人口,大半還都是以夷人為主,並不屬於王化之民。
面對這些逞兇鬥勇的蠻夷,只靠武力鎮壓,還是有些不足的。
若是能有佛門子弟前來傳播信仰,化解他們心中的戾氣,讓這些蠻夷變得順服,這對於黔中郡的地方穩定,對於大楚在此地的統治,絕對是個大好事。
而且以佛門這種廣泛信仰,來取代極具地方族群特色的赤黎族信仰,用佛祖來取代他們的赤黎大神,無疑也能進一步瓦解這些赤黎夷人的文化,使他們更加快速的被楚國同化。
以上這些,是信仰文化上的好處。
在地方治安上,白鳳寺的遷移,也有極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