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靠著這五十萬老幼婦孺,能生產出多少糧食,能養得活多少人?
怕是連五萬兵馬,都養不起吧。
所以自從蘇國開戰之後,該國的糧食消耗,就一直靠著從外部購買支撐。
而縱觀蘇國周邊,楚、宋兩國自己都缺糧,當然不可能賣給它糧食。
他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只有一直安寧,不興兵戈,同樣產糧也頗多的南海國了。
因此蘇國在戰爭初期,從西南夷那邊,掠奪到了第一批財富之後,就立刻派人去往南海國買糧了。
發動戰爭,掠奪財富,花錢買糧,在發動戰爭……
整個蘇國,就陷入到了這樣一個無休止的惡性迴圈之中。
也正是因為蘇國的不斷購糧,導致南海國的糧價連年暴漲。
直接從開始的一斤米三文錢,漲到了如今的一斤米,九文十文的上下浮動,貴了三倍不止。
在這情況之下,南海國的百姓難受,蘇國的百姓也難受,反倒是南海國的糧商,賺了個盆滿缽滿。
短短兩年,靠著楚、蘇、宋三國的不斷南購糧,南海國內就多了十幾個身家巨億的富豪,可見其中之暴利。
當陸淵看到這情報時,都有些眼紅了。
靠著發戰爭財,南海國這兩年的豪商勳貴,日子是真的過得舒坦無比,快樂無邊。
也正因此,對於趴在自己身上不斷吸血的南海國,楚、蘇、宋三國心中,其實也有諸多不滿,恨極了這群糧商。
只是現在因為戰爭,再加上南海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實在是不好對他們動手,這才忍了下來。
不過陸淵相信,等到三國都抽出手來,或者等到寧國那邊準備好,那麼等周邊群狼一擁而上時,就是南海國被分食殆盡,影響滅亡之期。
只是那一天,可能還需再等幾年,沒那麼快上演罷了。
而眼下。
楚、蘇、宋三國都還用得上南海國,還需要從那裡購買糧食,所以哪怕明知那邊是在坐地起價,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購買高價糧食。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去往與洞庭郡緊鄰,並且還有長江水道便利的寧、周、梁等國購買糧食,無疑是更好的。
但這三國,無一例外,不是楚國的敵國,就是視楚國為競爭對手的傢伙。
想從那邊購買糧食,根本就不可能。
哪怕是三國中唯一沒有戰事的寧國,都寧願自家存的糧食在倉庫裡發黴,也不可能運往楚國,做這種明目張膽的資敵之事。
正是這種渠道缺乏的情況,才導致了南海糧食的珍貴。
因為這是唯一願意,也有能力向楚、蘇、宋三國,供應糧食的國家了。
在沒得選的條件下,哪怕貴,也不得不買。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楚國這邊糧食的缺口不大,就靠著南海國上供的糧食,和上供銀錢購買糧食,差不多也就能抹除這個缺口了。
倒也不用另外花錢,算是不大不小的一個安慰了。
……
除了糧荒之外,陸淵另一件比較上心的事情,就是軍隊的徵兵建設了。
這次擊破南詔大軍,雖然整體上極為順利,但對方到底有十餘萬的數量,其中更是不乏勇士,想要消滅他們,楚軍或多或少也是付出了不少傷亡的。
再加上那支年初就派到南充府,協助濟慧守城的禁軍,也因為南詔軍的不斷消耗,直接被打殘了一半,缺額萬人。
以上這些傷亡加起來,也有個一萬七千了。
這些缺額的兵員,都需重新徵募,並搭配一定的老兵,透過訓練使其儘快形成戰力。
對此,陸淵已經決定從各部抽調三千老兵,再加上這一一萬七千的新兵,單獨建設一支禁軍了。
而其它各支缺員的禁軍,就直接將南充府那支半殘的禁軍打散,補入到各部就行。
如此,除了那支新兵為主的禁軍外,剩下的四支禁軍,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就還可以迅速恢復完整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