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你們這些首鼠兩端,毫無信譽的小人,以為一句認錯服輸,就能將此事輕輕揭過了。
一群背叛者,還想再和我大楚結盟,你們有那個資格嗎?”
陸淵平靜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冰冷,刺的下面的鄭使渾身一顫,心下涼了半截。
確實。
若不是去年鄭國背刺,楚國的陽夏行營,能夠順利和東陸行營配合的話,此時說不定早就擊敗了梁國燕雲慶的百萬大軍了。
而那時,梁國要是沒了這百萬主力,整個後方腹地,都將為之一空,再沒任何軍事力量。
楚國兩路行營,便可直驅而入,順勢席捲整個梁國。
這收穫,可是七郡、八郡,可是整個梁國,可是整個青州。
但就是這樣的大好前景,大耗收穫,最終卻因為鄭國的背刺,一股腦的都沒了。
原本北伐一年滅梁國的戰略,也由此而破產。
最終一場原本可以輝煌的大勝,拖成了如今這種爛賬。
楚國針對魏國和梁國的突襲,變成了單挑全九州的較量,徹底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中。
這麼大的仇恨,你說說,陸淵能原諒鄭國嗎?
換了誰,也無法原諒啊。
這一點,陸淵清楚,鄭國那邊,自然也清楚。
可鄭國存亡,就在楚國一念之間,若不能取得楚帝原諒,鄭國今年就要沒了。
“陛下,鄙國知道罪孽深重,難得大楚原諒。”
鄭國使者眼看事情不對了,連忙丟擲自己的籌碼:“但只要大楚能原諒我國,罷兵休戰,那我國皇帝,願意退位太子,放棄帝位。
同時送來嫡長孫,交給楚國為質。
並且割讓海陽一郡,交給楚國賠罪。”
嗯,現如今的鄭國皇帝,在遭受了如此慘敗之後,威望已然大減。
引楚國來陽夏,是鄭國皇帝做的。
背叛楚國,轉投梁國,也是這位皇帝做的。
國土淪陷,帝都失守,也是這位皇帝在任期間發生的。
可以說,要是沒有現如今的鄭國皇帝,鄭國還真就不會淪落到現如今的境地。
做了這麼多錯事,如今的鄭帝鄭廉,當然沒法在皇帝位置上坐下去了,他也沒這個威望了。
鄭國之中,對他不滿的人,大有人在。
如今要不是國中危急,隨時都有覆滅之危,怕是早就有人開始發難,要進行清算了。
因此,這個時候選擇退位背鍋,然後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就成了鄭廉最好的選擇了。
起碼,皇位還是在他這一脈身上,而不是被他弟弟給奪了去。
想重新扶持他弟弟跟他爭位的人,在鄭國遭受了慘敗後,可是不少啊。
至於送嫡長孫之類的。
太子兒子都有十幾個,送一個嫡長子出去,根本算不得什麼。
哪怕日後,鄭國和楚國的關係,再度反目了。
導致人質被殺,太子也有足夠兒子來頂位,根本威脅不了鄭國。
唯一讓人心痛的,大概就是要將所剩不多的地盤,再分出一郡給楚國了。
不過海陽郡在國都淪陷後,對於鄭國來說,意義就已經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