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他佔據了涼城,拿住了趙人命脈之後。
瞬間,西路軍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般,激起了趙人傾盡一切的報復。
楚軍是在五月末,佔據的涼城。
然而到了六月初,那時黃林才剛剛打退白馬縣的趙軍,結果沒過幾天,來自帝丘的趙軍主力,就浩蕩而來。
趙人宣稱有兵兩百萬,乃舉國之力,誓要奪回涼城。
開始的時候,對於趙國這種宣稱,黃林並沒放到心上。
畢竟,隨著如今戰事的激烈,各國動用的兵馬也越發龐大。
出征之時,更是會進行數量上的誇張,以達到恐嚇敵人的目的。
如楚軍第一次北伐,就打出了舉兵三千萬的旗號,用於恐嚇江北群雄。
這比楚軍本來的人數,多出了差不多六成。
不過這個恐嚇效果,也很難說是成了,還是沒成。
你要說成了,江北的九州各國,確實被楚軍嚇到了,各自惶恐不已。
可你要說沒成,那些各國明明被嚇住了,可最後還是拼盡一切地和楚軍作對。
甚至和楚國八竿子打不著的許國、晉國,都跑來摻和一腳,站到了楚國的對立面。
所以這個宣傳效果,到底是好是壞,陸淵這邊也很難估算。
以己推人,楚軍這邊,都進行一定誇張了,那趙軍那邊,想來也應是不差。
什麼兩百萬人,估計也就一百萬人頂天了。
畢竟不管是一百萬人,還是兩百萬人,那都是浩浩蕩蕩遮天蔽日,大軍前進,可以綿延幾百裡。
這麼數量龐大的大軍,伱就算派出斥候去打探,最終得到的數目,也是一個很模糊的量詞。
什麼人眾無盡,旗幟如林啊。
什麼數十里皆是趙兵,周邊府縣盡為趙營等等。
你要說,具體有多少人?
抱歉。
幾十上百萬人呢,斥候能耐再大,累死他,也是數不完的。
所以,凡是兵馬過了百萬,大軍的具體數量,就很難進行精準猜測了,頂多做個大概的估算。
兩百萬人和一百萬人的區別,還真難以分出來。
這也就給了各國,在進行宣傳時,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的基礎。
膽子大的,敢把自己動用的兵馬,翻個幾倍。
膽小的,也敢翻個一半,或一倍。
反正現在,各國只要打國戰,兵馬就沒有少於一百萬的。
有這個基礎在,他們想怎麼宣傳,都不怕被人揭穿。
也就只有正面碰上一下,稱量過彼此底細,才能知曉對方水分到底有多大。
而此時,和趙人在這涼城,打了一個月了,每日估算著雙方損失,黃林差不多也算出了對方實力如何了。
趙軍的兩百萬人,應當是沒有水分的。
兩軍打了一個月,趙國平均每天的死傷,都在八九千人左右。
這合算下來,一個月就是二十五六萬人了。
而楚軍這邊,因為軍中較多降卒的緣故,大軍士氣較低,那些降卒也不怎麼願意給楚國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