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卻因為一個梁國,都站出來反對唐國,並做出了不惜開戰的姿態。
這驟然惡化的國際關係,不得不讓唐國君臣反省,自身的國際處境,是不是真的可能出了點問題。
因此在徐許二國邊境大軍的威脅下,正要脫韁的唐國馬車,不得不趕忙拉住了韁繩,收住了出兵的打算。
不過雖然沒有再出兵了,可這次被三國威脅的事情,還是讓唐國上下感到憤怒。
在放棄了出兵的打算之後,他們也沒解散大軍,而是繼續招募新兵入伍,擴充著自身軍備。
並且把唐國兵馬的人數,從原本的一百五十萬人,提升到了兩百萬人的地步。
很顯然,損失了八十萬主力兵馬之後,唐國無法抵抗周邊各國的壓力,所以這次不得不選擇退讓。
但退讓不代表放棄,也不代表服氣。
這次不僅沒撈到好處,反倒還吃了大虧的唐國,無疑是恨上了讓他們大敗的梁徐二國。
或許連鄭許兩國,也上了唐國的小本本上。
這個貪婪的荊州大國,此時依舊在積蓄實力,準備著再次露出獠牙的時候。
而在他的周邊,各個鄰居也感受到了壓力。
或者說,他們預見到了楚國崛起之後,帶來的那席捲天下的大勢,那股時代洪流。
他們不想成為時代車輪下,那顆被碾壓的石子,所以此時就只能奮起反抗了。
因此繼唐國之後,或被動,或主動,各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極限軍事競賽,紛紛開始了擴軍行動。
而作為引領這股時代洪流的楚國,在受到鄭國背刺,失去了消滅東部梁軍的機會,也開始做出了自己的反擊。
二十萬楚國水師渡海而出,搭載著從中路行營分出來的五十萬大軍,組成了新的水路行營,浩浩蕩蕩的沿著東海海疆,朝著豫州方向而去。
黃玄率領的陽夏行營,在確認無法繼續對青州梁軍做出威脅後,也終於在陸淵的命令下,放棄了原本和西路行營夾擊梁軍的計劃,轉而執行起了新計劃。
即,豫州攻略,或者說鄭國攻略。
是的,既然打不了青州了,那行,我打豫州總可以了吧?
你鄭國不是想和我大楚交手嗎?
我滿足你這個願望。
陽夏行營百萬大軍,不打梁國了,我來打你了。
以前陸淵報仇,是十年不晚。
可如今都已經是楚帝了,哪還能忍下這口氣。
現在他報仇,是從早到晚。
鄭國這個背叛者,他教訓定了。
不過鄭國這種小人,陸淵氣過一陣之後,在做完了報復行動,也就沒太關注對方了。
豫州攻略雖然重要,但也只是整個北伐的偏軍戰場,並不能影響正面戰局。
真正重要的,還是處在青州的主戰場。
因此他的關注點,很快就轉到了主戰場的另一個主角,魏國身上。
喜歡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請大家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泡書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