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楚國北伐的主角,實質上是有三個的。
楚、梁、魏,這三個當世排第一、第二、第三的國家,就是這場大戰的主角。
可實際上,從楚軍北伐之後,世人的目光注意,並沒公平的分到三個主角身上,而是一股腦的都投到了楚梁之上。
畢竟這裡是中州,處在天下的中央。
而楚國是原本的第二大國,梁國是第一大國,老大和老二之間爭奪霸主之位,自然引人注意。
至於老二和老三的戰鬥,相較之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另一個主角魏國,就彷彿一個小透明一樣,被所有人華麗麗的給無視了。
就彷彿魏國,一瞬間被整個世界,給孤立了一樣,看起來有那麼幾分淒涼。
好吧,他也確實淒涼。
如果說,梁國因為這次楚國的北伐,一瞬間被打垮,丟失了一半領土,幾乎到了亡國邊緣的話。
那麼魏國,就已經差不多快亡國了。
楚國這次北伐,實在是太過突然了。
誰也沒有想到楚國會突然動手,而且動手之後,表現出來的實力,簡直強的嚇人。
魏國就是沒想到的其中一員。
近些年來,楚魏之間,關係其實是很好的,甚至好到超過了鄭國。
畢竟鄭國遠隔重洋,楚國想和對方交流,需要踏過波濤洶湧,危險無常的大海,這其中的變數實在太多了。
可魏國卻不同。
魏國地處北疆,領土就和楚國接壤,不管是襄陽、南陽之間,還是漢中、關內之間,都有著太多通道可以交流了。
而魏國近些年間,因為連年大戰,影響到了國內糧食生產,不得不大量採購糧食於楚國,以此維持國內百姓所需。
僅這一項糧食貿易,那就是每年數千萬兩銀子的交易額。
至於其它各種商品貨物的交易,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以上還只是經濟上的交流。
在軍事上,早在二十年前,魏國滅周之時,楚國就和對方聯絡上了。
周國的滅亡,魏國固然出力盛大,但楚國的功勞也忽視不了。
兩國的第一次軍事交流,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到了近些年,出於抵抗西邊蠻人異族的需求,楚魏兩國之間,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小規模的軍事配合。
兩軍經常聯合起來,對蠻人異族進行打擊。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些過往的成功例子在,所以魏國才連年向楚國提出邀請,希望兩邊能進行一次大的軍事聯合。
來次雷霆掃穴,徹底解決西邊的隱患。
至於官面外交上的聯絡,那就更多了。
每年一次派遣外交使節,陸淵和魏帝的書信交流,彼此互相贈送禮物,兩國高層間的互相交好,那更是不勝列舉了。
所以無論怎麼看,在經濟、軍事、政治三大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絡,友好交流的楚魏二國,怎麼也不像會兵戎相見的樣子啊。
這不合理,也完全沒有預兆啊。
楚國打魏國,能有什麼好處?
就南陽、河南二郡,這兩個中州之地?
是,這兩個郡處在中州,土地肥沃,是上好的地盤,足以依為霸國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