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陸淵並不在乎唐國獲利,對方胃口越大,對楚國來說就越好。
有些東西,可不是吃下去,就能立刻利用的。
不見楚國奪了青州東部後,那些地方郡府上,多少敵國故民起來反抗,鬧出了多少的亂子?
而楚國還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擊敗了梁國,這都有那麼多人不服氣,冒出瞭如此多的反抗者。
唐國這種背後捅刀子,為各國所不齒的傢伙,又有誰會服這種小人?
唐國眼下想的挺好,等他真的吃下誘人的毒蘋果,就會知道甘甜之中,隱含著什麼樣的劇毒了。
而等對方被毒的半身不遂的時候,就是楚國站出來,給予其最後一擊的機會了。
這是多麼完美的計劃,多麼完美的合作伙伴。
可就是這樣的計劃和夥伴,最後被一個鄭國給攪黃了。
唐國入侵膠東、東來二郡,這突然襲擊,一下就把梁國給分成了兩截。
一截是以大梁為中心的青州中部,一截是以膠東郡為核心的青州東部,兩塊領土之間雖然還有一些通道聯絡。
但實際上,已經被分為了兩半,成了事實上的飛地。
而大梁和膠東兩地,梁國都囤積了大量兵馬。
此時這些兵馬兩分,後勤被斷,幾乎都陷入了必死之境。
大梁那邊還好,他有著徐國支援,有一個強國給他提供大量的錢糧物資,數百萬大軍的後勤暫時還能維持,不至於因為缺糧而陷入崩潰。
可是膠東這邊,西部、東部就是楚國,北邊則是唐國,南部則是大海海寇,可以說四面皆敵,已成死地。
不僅沒有什麼後勤,更是連一個安穩的後方都沒了。
梁國百餘萬大軍陷在這樣一個死地,可以說,敗亡已成定局了。
位於陽夏郡的楚軍,只需稍加用力,就能吃下這股梁軍,取得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正是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候,一直和楚國關係良好的鄭國出手了。
先是截斷了陽夏郡楚軍的後勤,不讓楚國繼續在鄭國領土上獲取物資。
然後又派遣水師,封鎖了海上通道斷絕了,陽夏行營從本土獲取補給的通道。
最後這調集兵馬,在陽夏郡邊界的鄭國領土上,聚集了八十萬兵馬,對楚軍做出了防守姿態。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說明了鄭國對楚國的忌憚和敵視。
很顯然,在楚國展露出席捲整個青州的態勢之後,尤其是在豫州境內,還留著百萬楚軍的情況下。
就在青州旁邊的鄭國,已經感受到了深刻的威脅和恐懼。
因此在生存本能下,鄭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和楚國斷交,並做出了一定的牽制和威脅姿態,以此表達對梁國的支援。
要不說如今是大爭之世呢?
原本還互為敵國,相互忌憚的梁鄭二國,只因形勢逆轉,互相有著需求,瞬間就成了友邦,開始了聯合。
當然,鄭國雖然開始傾向於梁國,但他和楚國到底有著過往交情在,並沒真正撕破臉面。
如今也僅僅只是做出了牽制和威脅的姿態,沒和楚國真正開戰。
嗯,楚軍那彪悍戰力的展現,引得鄭國畏懼,也是鄭國不敢開戰的原因之一。
總之,如今的鄭國,明面上自然不敢和楚國為敵。
可他這些掩飾,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