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楚軍打過來的時候,整個東海郡偌大地方,竟只剩下兩萬左右的正規軍,還是實力較差的二線地方部隊。
這點實力,又怎麼可能是入境楚軍的對手?
陸淵可是派出了九路先鋒,每路十萬人,用來快速挺進梁國腹地,迅速攻佔地盤的。
而作為前線江夏、廣陵二郡的江北防線後,與滎陽郡一起的第二梯隊,很榮幸的,東海郡受到了楚軍的著重照顧。
足足五路大軍,五十萬兵馬,五位陸淵分身,帶著兵馬進入了此地。
在五個分身的彼此配合下,彼此呼應,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等等計謀,在即時通訊下,被玩出了個花來。
東海郡內,倉促間組織起來的防守,以及各地官府自發的阻擊救援行動,頃刻間就被撕了個粉碎。
不到十天,東海郡南部諸府,就盡數淪陷。
到了五月初,郡城更是在三路大軍,以及三位分身的親自出手下,僅是一天之內,就被攻破。
隨後幾日,東海郡的各處城頭,就已經掛上了楚軍旗幟。
到了此時,五路大軍留了一路人,下來看守各地。
剩下四路人,分了兩路去梁郡,一邊狙擊梁郡派出來的援軍,一邊則騷擾對方國都,以動搖大梁人心,打擊兩國威望。
剩下兩路則繼續向東,進攻城陽郡。
準備按照原先規劃,一路向東,打穿城陽、任城、營陵三郡。然後與陽夏行營大軍,夾擊膠東境內的燕雲慶大軍,完成兩軍會師的目的。
不獨東海,旁邊的滎陽郡,也在四路楚軍的勐攻下,郡城失守,淪陷大半。
之所以只淪陷了大半,而不是全境失守。
主要還是因為滎陽郡處於邊疆,西部還有衛國接壤,除了地方不對外,梁國還在這裡駐守了十萬邊軍,還有三位先天宗師於此作證。
總的來說,該郡的軍事實力還是不錯的。
面對入侵,緊急徵發些民夫湊一湊,拿出二十萬兵馬來,也並非不可。
是以楚軍在這裡,前期雖然打得順,但等攻克郡府後,其處於東境的十萬邊軍,也已經完成了動員和集結。
加上徵發民夫,最終湊出了十五萬兵馬,匯合了江夏郡的梁軍,在東部抵抗楚國。
面對這些堅決抵抗的梁人兵馬,滎陽郡境內的楚軍,僅有四路四十萬人。
在面對梁人堅決死守的情況下,倉促間,也難以拿下對方。
因此在試探著打了一下,發現對方是個硬骨頭,不好動手之後。
該郡的四路楚軍也沒強求,而是留了兩路人下來,固守現有地盤。
剩下兩路人,則繼續向北,殺進了濟陰郡內。
不過對此時濟陰境內的梁軍,剛剛完成了動員,第二波準備南下的大軍,已經集結完畢。
於是一個北上,一個南下,雙方就撞到了一起。
毫無意外。
面對人數是兩倍,而且突然而來的楚軍,沒什麼防備的梁軍,瞬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雙方從接觸到交戰,短短一日之間,十萬組建的梁軍,就大敗而歸。
殘兵逃回郡內,楚軍則順勢進攻。
幾日間,就席捲濟陰郡南部諸府,大有複製滎陽郡事的苗頭。
而這個時候。
大梁城方面,才反應過來,事情到底嚴重到了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