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蔽日,完完全全是遮天蔽日。
自楚軍渡河以來,一日之間,彷彿整個青州境內,都有楚軍的影子冒出來。
他們就像空氣,就像水,無孔不入,不斷的滲透著梁國每一處地方。
而隨著楚軍的滲透,整個梁國,也遍地燃起了烽火。
大梁。
從四月開始,這座天下第一帝國的都城,就開始了一日三驚。
先是四月初,南方傳來緊急奏報,楚軍渡過了長江,對梁國發起了北伐。
訊息傳回時,大梁城中的君臣們,雖然也感到吃驚凝重,但原先對此就有著預料,也做好了準備,倒也不算慌張。
只是下令南線大軍嚴加戒備,固守城池,等待援軍。
同時駐守在大梁二十萬禁軍中,再抽調出十萬人來,由國中大將率領,緊急向南支援前線。
同時北境駐防在濟陰郡,用來防備趙國的的兵馬,也在調回十萬來,任命一位先天宗師為帥,作為第二波援軍趕往南方。
如此前後二十萬援軍,再加上南線七十萬大軍,以及總計十一名的先天。
這般實力,想來楚軍縱然百萬大軍來攻,可只要梁軍一意固守的話,靠著堅城地利,也足以將人牢牢的擋在南方了。
所以,做完這些佈置之後,梁國朝堂上,也就放下了心來。
對於南方的戰事,雖偶有提及,但已不再是重心,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了關於東線戰場的討論上。
只要東線戰場能贏,那麼一百五十萬大軍,就能解放出來,用作它處。
屆時,楚軍再厲害,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了。
而大梁,在擊敗了楚國之後,挾大勝之威,足以震懾天下蠢蠢欲動的諸國,又能安穩的坐在整個青州,取得這場九州逐鹿的最終勝利。
可這等美夢,還沒做幾天,事情就急轉直下。
僅過了半月,到了四月下旬,大梁派出的第一波援軍,還沒離開京畿梁郡內呢!
更糟糕的訊息,就從南方傳了過來。
東海郡傳來奏報,自己境內出現大股楚軍,數量多達數十萬,所過攻城略地,烽火處處連綿。
短短數日之間,已有大片府縣淪陷,郡府附近,都甚至出現了楚軍身影。
形勢危急萬分。
東海全郡都有淪陷的風險,僅靠郡府之力,已經抵抗不了楚軍,急求朝廷支援。
訊息傳回,大梁又是一番震動。
東海郡雖然處於梁國腹地,並不與各國交界,不算邊疆地區。
可該郡西面臨海,有著數千裡海疆。
近年因為東海海寇肆虐的緣故,梁國為了海疆安穩,便在沿海諸郡安插了大量的守軍,又廣修堡壘,用以遏制海寇登岸。
於是為了防備海寇,除了原有駐軍外,兩國還波派了大量兵馬,使該軍守軍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
然而時過境遷。
隨著去年楚梁交惡,兩國關係迅速惡化,尤其是膠東戰場的展開,更是讓梁國陷入了兵馬緊缺的窘境。
於是在燕雲慶彙報兵馬損失嚴重,同時請求援兵之後,梁國就開始在境內各處抽調兵馬,用來支援前線了。
東海郡便在這抽調之列。
境內十萬大軍,除了兩萬戰力較差,只是負責地方治安的府縣兵外。
剩下的一萬郡兵和七萬戰兵,早就在不久前被抽調出去,派往膠東郡前線,支援燕雲天去了。